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概况
武都区扶贫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30  编辑:董纯静

摘要:武都区是陇南市的市辖区,是陇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是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带,地处秦岭与岷山之间,秦巴山系结合部,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通要道,长江支流白龙江从武都城区流过,地理位置属于南方地区。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总人口58.0201万(2010年),辖4个街道办事处、16个镇、18个乡、2个民族乡,50个社区、684个行政村。2020年3月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情况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区之力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建成通畅工程2329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931项,改造农村危房1926户,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65万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实现“零辍学”。“两免一补”“先诊疗后付费”等教育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合格村医配备全部完成,贫困人口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实现全覆盖。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5708万元,大力发展花椒、油橄榄等传统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产业,贫困户“靠什么脱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717个,选聘生态护林员3316名,输转劳务13.49万人次,新疆兵团招录新职工1325人,一批贫困家庭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落实帮扶资金8434万元,引进青岛企业7家,实现消费扶贫9056万元。全年减贫27499人、退出贫困村99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55%,如期实现整区脱贫摘帽。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2020年持续巩固成果、筑牢基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谋划、一体考虑、联动推进,努力让产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

        ——坚决攻克最后堡垒。对剩余的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由联乡县级领导包抓挂牌督战,实行“一村一方案”,加大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倾斜力度,逐项扫清影响脱贫退出的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对732户2419名未脱贫人口和监测户、边缘户,由帮扶单位包抓,逐户确定专人,按照人口结构和致贫原因,因户因人精准落实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帮助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持续固强补弱,保证脱贫质量。严格执行“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加强对已脱贫户的动态监测,着力落实好边缘户扶持政策,坚决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推进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协同发展,加强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组道路500公里,改造危桥6座,实施208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进度,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加大后续增收产业帮扶力度,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抓实抓细富民产业。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油橄榄主导产业及“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夯实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基础。全年完成低产园改造41万亩,种植蔬菜17.6万亩、茶叶2000亩。持续推行“订单农业”,完成订单辣椒1.3万亩。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建成康大肉兔养殖项目和5个标准化养猪场,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8万头(只)以上。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龙头企业6家,规范提升合作社1848个。

        ——扎实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农田扶苗、排涝清淤、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采取“以劳补收、以养补收、以菜补粮”、发展短平快增收产业等多种措施,尽快恢复正常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全力做好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组织和调运,努力满足受灾群众的生产需要。协调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尽快开通绿色通道,全面核实受灾面积,快速推进理赔工作,确保投保受灾农作物得到及时赔付。

        ——广泛凝聚攻坚合力。加强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互访对接,拓宽深化产业开发、结对帮扶、人才培训等领域,着力构建全方位协作体系。抓好11个青岛企业在武都投资项目协调服务,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进一步深化定点扶贫,争取中国文联在教育扶贫、文艺助贫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力度。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积极推进“陇货入青”“陇货入粤”等产销对接,努力让武都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纵深推进“百企帮百村”“携手奔小康”等行动,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

        ——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五大振兴”,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增收、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统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建强基层组织等各项重点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紧贴区情实际,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新建田园综合体4个。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拆危治乱、全域无垃圾和“厕所革命”,建成清洁村庄100个,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95座、户厕9000座。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使孝老敬亲、诚信友善、崇俭戒奢蔚然成风。

(来源:武都区政府网)


内容时间:2020-03-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