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要闻
重上乌蒙山 苦战扶贫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09  编辑:隋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七律·长征》中的名句,描绘的正是横跨云贵川三省的乌蒙山区。

传承了央企红色基因,中建五局三公司建设者们80年后重上乌蒙山,以苦干、实干回应党中央与当地百姓的“脱贫”期待。

自2016年以来,携手战略业主恒大,在贵州省毕节市的大方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中建五局三公司召集了一个总人数180余人、能吃苦愿奉献的管理团队。高峰期每天作业人员达6000人,累计投入工人10000余人。

到2018年,公司已经累计承建产业基地92个,修建安置房446栋,预计受惠人口将达到90000余人。

这场扶贫攻坚战,我们正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百姓贡献“蓝色力量”。

产业扶贫结富果

位于贵州毕节的大方县、赫章县、威宁县,贫瘠的土壤只能长出土豆。烤土豆、炒土豆、煮土豆是这里的特色菜。承载着当地百姓“挖穷根、结富果”的希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与宽度在这里展开。

建设者们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是建设工期短、铺开面积广、工点数量众多的项目固有特点。

让建设者们渡过难关的,除了精心编排的施工策划、全公司倾力支援的资源组织,更多的是需要青年建设者们日复日一扎根山间现场,倾力投入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能吃苦、能攻坚是这群人统一的标签。

2016年1月20日,首批扶贫项目正式开工,中建五局三公司首先启动建设的是400个大棚,7万方的工程量,3月份就要交付给当地农民投入使用。产业点分布在大山中,相隔最近的都有60公里,最远距办公地点能达到110公里以上。

面对成倍增长的管理难度,从项目经理到普通管理人员,项目部几乎人人都是一头扎进了山里。项目经理郭科回忆,为摸清各个产业点的路线,掌握现场进度、资源情况,项目管理人员走山沟路、钻草丛,开车绕个山路十八弯是常事。在查看兴隆乡石板村产业点场地时,正值山体滑坡、道路不通,他带领管理人员步行绕过去,等勘察完现场回到项目部,已是夜深人静。

除此之外,平均海拔1800米、冬季长期结冰(最低-8℃)的恶劣自然条件、常年无水无电、各项资源匮乏、材料采购组织难度大等问题亦困扰着建设者们。

现场条件不允许,项目管理人员就用石头垒灶炒菜煮饭;山里手机没信号,管理人员就靠喊;车门长期被冰冻,就用热水浇开……

项目青年员工们,在贵州的大山里经历了又一场“长征”,他们的胜利,是为当地百姓建起了一座座药材烘干房、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玻璃温室育苗中心……

如今,已经有3000余户当地百姓,依靠中建五局三公司建设的产业点实现了脱贫,更多的产业建设点也在建设中。

易地搬迁挪穷窝

建设战线长达3.2公里、项目最大高差95.49米、最远取材地点300公里、地质地貌复杂总计换填淤泥225377方、单日最大温差达15℃、冬季施工时长长达110余天……

在扶贫工程中的安置房建设战线上,公司的青年建设者们同样历经考验。这支团队与时间赛跑,争取早日让当地百姓“挪穷窝”、“住新家”。

公司承建的6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分布在贵州省仁怀市、毕节市,建筑面积达到了16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可安置贫困群众40000余户。如此大的体量,平均每个项目建设周期却只有10个月,在紧张的工期下,项目管理人员笑称自己“每天都要打一场百团大战”。

由于项目铺开面积广,高峰期往往是上千人同时作业,从项目经理到栋号长,基本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现场协调的电话。一个栋号长每天都要奔波于十几个楼栋之间督查现场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施工员姚涛随身带着一个40公分厚的充电宝,饶是这样也经常被打到手机没电。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了下来。项目位于贵州最西北偏远山区,资源匮乏、物资短缺,地材供应价高且无法满足需求,给项目管理及施工增加了不小难度。近处没有,就再远一点。以项目为圆心,不断扩大寻找范围,物资部跑到六盘水、云南曲靖,从300公里之外拉来砌块保证材料供应。

冬天的威宁,山上白雪,路面结冰,材料无法进场,钢架已挂满冰柱,但施工工序仍在正常运行,项目管理人员带领工人清扫路面冰块,用热水烫水管。越是艰难,他们对扶贫建设的热情越是不减。

威宁安置房项目部80后就三个,其他全是90后。吴耀的歌,深情动人;吴标祥的诗,温暖人心;岳海明的帽子,四季不离;杨涛的笔端,激情洋溢……在这里,每个独特的个体成就了这个热情满满的阳光团队,朝着扶贫高地阳光最温暖的地方前进。

在他们的努力下,封顶的楼栋越来越多,附近来看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他们称赞:“感谢党,也感谢中建五局,我们能住进新房子了!”

如今,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6个安置房中,仁怀安置房已经按期交房,10000多名当地百姓住进了新房,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还将有近8万人,陆续挪出“穷窝”,住进中国建筑建设者们建起的新房里。

挺近乌蒙山区扶贫建设两年来,这群青年建设者们讲政治、有担当、愿奉献,在这场党中央号召的扶贫攻坚战中,以实干、苦干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红色基因”,为扶贫攻坚载体建设奉献了“蓝色力量”。

如今,脱贫攻坚下一阶段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中建五局三公司的全体扶贫建设者们也已经准备完毕,这场扶贫攻坚战,我们赢定了!(鞠玲琳 胡俊)

 

内容时间:2018-07-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