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铜仁深处武陵山腹地,全市10个区县均属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较深、产业发展不强、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可以说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生态补偿脱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之一,探索一条生态补偿脱贫路径,对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效益补偿,九成地区受益。铜仁全域均属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所辖区县均纳入了天然保护工程范围。据统计,全市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涉及166个乡镇2030个村组,乡镇覆盖率达到94.86%,村组覆盖率68.67%;受益农户人数达45.39万户176.53万人。全市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涉及167个乡镇1824个村组,受益农户人数达20.95万户79.27万人。
退耕资金补助,两成农户受益。我市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建设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一轮退耕还林资金补助涉及161个乡镇1176个村组,受益人数达17.49万户55.95万人。
造林劳务补贴,数亿劳务投入。我市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加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2016-2017年,全市实施各类营造林工程项目近190万亩,其中提供整地、植苗等短期劳务用工量近620万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费7.4亿元,基本实现造林50亩带动1名贫困户脱贫,营林100亩带动1名贫困户脱贫。
转为生态护林,数千家庭脱贫。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是林业系统落实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实现了林业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要求,综合考量贫困人口脱贫需求和森林资源管护需要,2016-2017年共计争取生态护林员指标5931名,其中2016年2280名,2017年3651名,护林工资每人10000元/年,直接带动5931个家庭脱贫。
生态产业带动,实现稳定增收。2016至2017年,全市新发展油茶产业基地14.31余万亩,累计达85.40万亩;新发展木竹产业基地9.22万亩,累计达57.21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基地2万亩,累计达7.09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基地0.6万亩,累计达71.72万亩。全市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超210万亩,辐射带动近4.2万户13.44万人。
易地搬迁扶贫,实现异地发展。目前,全市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共涉及25507户103543人。全市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429户6505人,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总面积5321.1亩,2018年,铜仁将进一步发挥生态扶贫重要作用,深化落实、落细、落准林业生态补偿脱贫措施,决战生态补偿脱贫、决胜全面同步小康。
内容时间: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