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要闻
河南鲁山:尽锐出战 脱贫攻坚破“三关”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09  编辑:隋仪

鲁山,是河南省的一个山区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它坐依伏牛山系,东望黄淮平原,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秦巴山片区贫困县。

脱贫攻坚,激战正酣。鲁山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尽锐出战,破费思量,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真扶贫、扶真贫”效果如何?群众买不买账?干部卖不卖力?

 

1.jpg

修建一新的乱石盘村两委会。(资料图)

脱了贫如何稳得住?

打好产业基础,保证多渠道增收

两年前,冯国生顶着贫困户的帽子,在村里抬不起头。但了解他身世的人,无不报以同情和敬意。冯国生的弟弟和弟媳都是盲人,还拉扯两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照顾弟弟一家四口,冯国生守着一亩地,活了半辈子,还没讨上媳妇。

转机发生在2016年,在县交通局驻下汤镇乱石盘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冯国生拿到了3万元的小额政府贴息贷款。“当时猪肉市场行情很好,我和驻村的干部们商量,一口气买了20头猪苗。”冯国生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个翻身的好机会。他小心侍弄着猪苗,扶贫工作队也请来专家和养猪专业户,手把手做技术辅导。

“猪该怎么喂才能长得好,猪舍该怎么搭才能保证不生病,专家们不厌其烦地讲解,让我这个门外汉慢慢入了门。”冯国生说。

机会说来就来。赶上好行情,这茬猪苗长势不错,陆续出栏。冯国生不仅还完了贷款,还小赚了一笔,当年实现脱贫。

“脱了贫,更要稳得住!”乱石盘村第一书记申国利想得更远,“既要发展养殖业,发挥产业扶贫优势,还要多渠道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2017年,在申国利的积极协调下,冯国生又贷款3万元,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请来专家改建新型猪舍。现在,养猪成为冯国生的稳定收入来源。

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冯国生开始给记者算起账来:除了养猪,村里从去年开始安排他做村级保洁员,每月工资600元;在村食用菌育种车间打工,每天收入80元;后山还种有一亩多梨树,三年后挂果,这又是一笔收入。

“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两年过得像回事了!”冯国生笑得有些腼腆。家境好了,生活有了奔头,去年他还娶上了媳妇,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是基础。鲁山县通过培育特色扶贫产业,依据区域特点打造七条扶贫产业带,146个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形成了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经营得奖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的“六金”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县2.5万人稳定脱贫。

 

2.jpg

贫困户张海燕正在选装蓝莓果。(资料图)

怎样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菜单式”扶贫让群众成为脱贫主体

仲夏时节,走进库区乡东许庄村豫尧蓝莓产业基地,只见矮山环绕,流水潺潺,一株株蓝莓树,一颗颗蓝莓果,热力满满,惹人喜爱。

“这里既是果园,也是产业扶贫基地,全村15户贫困户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豫尧蓝莓产业基地负责人邢雅丽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东许庄村大力发展蓝莓种植,通过实施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种植蓝莓2000余亩,村民在这里浇水、除草、修剪、采摘,打工不用出远门。“农忙时,人手紧张,不仅贫困户就业不成问题,还要到附近几个乡镇招工。”邢雅丽说。

张海燕是东许庄村的低保户,身患尿毒症6年,每周得去医院透析3次。“我干不了重活儿,就在车间里选果,一天工作8小时,能拿60块钱,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能收入14000多元,我挺知足的。”张海燕一边说,一边挑选、装盒、称重,动作麻利。

和张海燕一样,王跃杰也是东许庄村的贫困户,也在蓝莓基地打工。她的丈夫常年在外收废品,家有四个孩子,老二身体残疾,最小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以前的生活捉襟见肘。

“现在孩子们上学不仅免费,政府还给发生活补贴。我不用去远的地方打工,在家门口就有事干,能照顾孩子们不说,还能凭劳动挣钱,日子好过多了!”王跃杰知道,日子是给自己过的,想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

不少贫困户也表示:“只要还能劳动,就不能在家闲着吃救济。”“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在帮助俺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俺们还有啥理由不努力?”

“扶贫不扶懒。贫穷不可怕,国家帮扶你,如果懒,即使脱贫了也会返贫。”库区乡党委书记许向阳说,扶贫的同时更要扶志,在实际工作中,扶贫干部会特别注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让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真正主体。

鲁山县通过创新产业扶贫举措,以“绣花”的功夫抓扶贫,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通过对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全面梳理,采用“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形式,制定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产业扶贫“菜单”,由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来“点菜”,适合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调动了群众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

 

3.jpg

“一户一策,脱贫致富”的宣传标语上墙。(资料图)

务实作风如何落地生根?

“宁可基层干部脱层皮,换得群众脱了贫”

见到贫困户上官长得时,他正推着小车往自家宅基地运砖。“旧房子扒了,驻村工作队帮咱盖新房,咱也不能闲着,得搭把手!”67岁的老汉说道,能住新房,最感念的还是驻村好干部张戈。

张戈是县民政局的一名干部,也是张店乡张窑村的第一书记。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张戈看到上官长得住的还是土坯房,一到雨天,屋内漏水严重,他随即找到城建部门,申请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房。

“张书记对我的事没少费心,帮我跑手续、问进展,最快今年秋天就能住上新房。”上官长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2015年驻村至今,张戈跑遍了张窑村所有的贫困户,用他的话说,“我拿贫困户当亲戚来对待,在这儿认的亲戚比在老家都多!”

张戈驻村几年认了一群“亲戚”,申国利却因没完成心愿不甘心离开。2015年,申国利被派驻到下汤镇乱石盘村任第一书记,几年来,这个贫穷脏乱的小山村彻底换了模样:村部焕然一新,新建了活动广场和幼儿园,所有村干道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

申国利的任期本该在去年结束,但他选择继续留任,他心里还悬着一件事。

“去年政府投入85万元扶贫资金建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下一步还要免费提供给贫困户领养,等他们卖了香菇再给钱,确保种植零风险。”申国利说,他最放心不下这个扶贫项目,那么多贫困户都在满心盼着。

“宁可基层干部脱层皮,也要换得群众脱了贫。”“扶贫干部成了贫困户家的‘常客’‘老熟人’。”采访中,不少基层扶贫干部发出这样的心声。

基层扶贫干部处在“攻城拔寨”的第一线,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鲁山县夯实县级主体、乡村具体实施、行业部门联动责任,实施“131”帮扶机制。抽调100余名业务骨干,成立乡级责任组,为乡村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指导和工作督导。抽调300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550个村级责任组,指导村级开展工作,协助驻村工作队攻坚克难。抽调100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一对一”“点对点”帮扶。仅鲁山县四大班子领导就累计解决实际困难1600多个,落实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鲁山县将紧盯2019年脱贫摘帽目标,以精准施策为主线,以产业覆盖为抓手,以提升脱贫质量为核心,下真功、下实功、见实效,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县如期脱贫。”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说。

 

内容时间:2018-07-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