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扶贫攻坚的整体突破,近年来,湖南株洲市相关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引导模式、合作模式、保障模式,发挥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创新产品信贷扩张作用、金融环境支撑促进作用,开展产业扶贫,为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脱贫增收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又称开发扶贫,是通过开发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来推动区域扶贫的新模式。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炎陵两县地处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老、少、边、穷和湖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两县38个乡镇、582个行政村,总面积453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1万人。其中贫困村108个,贫困人口27.3万人。为实现扶贫攻坚的整体突破,近年来,株洲市相关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脱贫增收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导模式:发挥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人民银行株洲中支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金融支持罗霄山株洲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罗霄山片区(株洲市茶陵县、炎陵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名录”等,引导当地金融机构结合345个扶贫建设项目,选择支持对象。逐步加大对炎陵县、茶陵县再贷款倾斜力度。近三年从无到有发放再贷款,已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6.62亿元、支小再贷款9000万元,有效引导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产业服务水平,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目前两县涉农贷款余额80.15亿元,较三年前增长97.6%。建立通报制度,传导落实各项货币政策。包括对两县3家法人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定向降低炎陵农商行存款准备金两个百分点,以降低优惠支农再贷款利率1个百分点发放支农再贷款3.04亿元等。
合作模式:发挥创新产品信贷扩张作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产业集群中贫困农户需求,在原有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产品基础上,两县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烟叶公司+烟农+金融机构”、“涉农银行+大型连锁超市+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基础设施项目)”、“农户+专业合作社+信贷”、“农户+公司+信贷”、“保贷通”、“林农笑”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服务产品,已累计发放各类信贷创新项目贷款10.6亿元,受益农户超过3万户。如茶陵金融机构采取“烟叶公司+烟农+金融机构”三方合作模式,对与县烟叶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具有较好信誉的烟农,每户提供3万至8万元的贷款,并由当地财政给予每位烟农贴息贷款额度5万元,贴息利率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贷款贴息政策,累计投入10.6亿元,重点支持了具有较好信誉的2235户烟农。围绕产业前期培育、中期壮大、后期销售等开展全程金融服务,炎陵县农商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提升黄桃种植户授信额度由生产初期的20万元提高至销售收入期的50万元,已累计向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户发放贷款6.6亿元,帮助870户帮扶对象实现增收脱贫致富;采取项目贷款形式,累计投入小水电项目贷款16.5亿元,支持全县建成水电站120余个,装机容量19.8万千瓦;累计投放10.2亿元,支持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等旅游项目扩改,使这三个项目均达到国家四星级旅游风景区标准,还准备立项投入炎陵大院风景区、炎陵旅游环线建设10亿元,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保障模式:发挥金融环境支撑促进作用,推动当地信用建设。经过近年的信用村镇推动、金融安全区达标建设等工作,目前茶陵县为市级安全区达标单位,炎陵县为省级金融安全区,两县共完成15.98万户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建设,覆盖率达到90.1%。保障当地金融部门加大对扶贫片区的支持力度,两县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中小微工业企业贷款贴息办法”、“关于农超对接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意见”等,从制度层面予以扶持推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如炎陵县重点搭建林业要素市场服务平台,内设林权流转拍卖、林权流转交易、林权发证登记、抵押贷款管理、政策科技咨询、森林资源评估、调查规划设计、林业信息发布等12个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林权流转,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26亿元。
内容时间: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