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要闻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两场战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4  编辑:曹亮亮

       幅员面积达22.8万平方公里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包括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91个县(市、区),其中67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石漠化片区这个战场上面临着两场战役:一场是脱贫攻坚战,一场是生态保护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在一个战场统筹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脱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旮旯里闯出“生态富民路”

  行走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盘山公路两旁,目光所及遍布山石,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比例曾高达33.91%,要在这样的石头山上开凿一条产业路,困难可想而知。但当地干部群众在精准脱贫政策指引下,硬是闯出了“石漠经济”发展路。

  在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枝丫纤细的花椒树生长在石缝间,让原本很荒凉的石头山呈现出别样的生机。花椒树林间,还有长势喜人的火龙果。

  “过去,祖祖辈辈都是在石头缝里种玉米,广种薄收,根本不够吃,还把土地越种越薄。换种火龙果后,我们的收益增长许多。”50岁的农民曾德春说,为了增加收入他还尝试着套种花椒,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花椒树耐旱,适合缺水少土的石漠化山区。一亩成熟的花椒林能产800斤左右的鲜花椒。”曾德春说,今年卖花椒的纯收入就有30多万元,每亩产值大约1.1万元,比起种玉米翻了好几倍。

  关岭县干部群众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漠经济”,弥补生态缺陷。目前全县已有1.25万户农户脱贫。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比例下降到27.88%。

  关岭县只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改善的一个典型。据了解,通过加强石漠化治理、持续加大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根据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2011年至2016年底,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5.37万公顷,广西减少了38.72万公顷,云南减少了48.8万公顷。

  创新生态种养模式 破解发展困境

  位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有着“石山王国”的称号,全县耕地面积46.4万亩,其中79%为山窝石缝地,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都安县创新实施“粮改饲”工程,发展“贷牛还牛”“贷羊还羊”等精准脱贫产业,将原先种玉米的旱地和山窝石缝地改种牧草,形成以种定养、以养促种、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让原来一亩地的产值翻了3倍以上。

  在都安县东庙乡安宁村盛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育肥牛大棚内,数十头肉牛正在啃食牧草和玉米粒混合而成的饲料。“这些牛一天能长两三斤,不足一年就从幼牛长到成品牛,每头牛利润4000元以上。”饲养员韦秋丽说。

  盛兴合作社现有28户贫困户利用政府贴息贷款购买肉牛入股,政府按照每个贫困户1500元的标准给予养殖大棚建设补贴。村干部和几个年轻人负责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合作社建有育肥和育种养殖大棚各一个,肉牛存栏220多头。

  仅3年时间,都安县3.3万贫困人口依托牛羊产业实现脱贫。

  在广西石漠化片区,通过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石漠化治理,特色畜牧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大健康产业等蓬勃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扶贫先扶志 石漠也能变“绿洲”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人均耕地仅有0.78亩。为了早日摆脱贫困,西畴人向大山宣战、向石漠化宣战、向贫困宣战,并将全县划分为9个战区,挂图作战。

  “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在当地全面推行,效益十分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目前提高到53.3%,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两倍多。

  今年41岁的钟先稳是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的脱贫户。过去一直生活在“石窝窝”里,2016年在政府帮助下,他告别住了30多年的土坯房,搬进了砖混房。不仅如此,他家还有了新产业。“过去都是在石头缝里谋生,现在三七、烤烟产业让我彻底摆脱了贫困。今年仅种植三七红籽就卖了1万多元。”钟先稳说。

  在脱贫攻坚战和生态保卫战共同作用下,三光村逐步实现山区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

  “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山林养起来了,土地肥起来了,从根子上助力群众脱贫致富。”西畴县西洒镇坝尾村党委书记庞伸福说,去年全村有150户建档立卡户脱贫,剩余的4户今年有望“摘帽”。“现在大家发展劲头更足了,年轻人外出务工,年长的就近务工并发展甘蔗等产业,有两户村民去年仅靠甘蔗产业收入就超过2万元。”

  到2018年底,全县已脱贫9141户34857人。今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宣布,西畴县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

  “十三五”以来,云南大力推进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308.97亿元,完成规划总投资的68.93%,片区贫困人口减少至2018年底的18.58万人。目前,西畴、罗平、泸西、砚山等县已脱贫摘帽。


内容时间:2019-11-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