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框架】
本文介绍了世界银行关于全球贫困测量的最新补充方法。在全球消除极端贫困的过程中,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未来几十年的贫困测量需要新的方法。目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扩充全球贫困线数据库,保证贫困测量能够建立在更为牢固的数据基础之上。这一新方法可以被示威全球贫困测量的重要补充,将贫困发生的具体国家和多元背景下的社会评估引入其中。
【观点摘要】
1.30年前,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1990:贫困》一文中首先提出了1美元/天的极端贫困线,这一标准将每日收入或消费低于1美元的人群划为极端贫困人口。在这一标准下,当时全球大约有10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2.这一数字在之后的十几年被不断更新着,但是世界银行并没有调整这一标准的测算原则。现在的极端贫困线是1.9美元/天(根据2011年的美元购买力),这一标准是以全球最贫困国家的国家贫困县为基础划定的。
3.现有的贫困线标准是基于包含74个国家贫困线的数据库测算而成,具有很多方法论上的限制,包括这些数据有很多是多年通胀所得的不准确数据、贫困国家如何界定贫困线(人均还是以成人计算)、全球贫困线的变化其实是基于少量贫困国家的数据等等。
4.在最新的研究中,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Dean Jolliffe和Espen Prydz划定一套全球贫困线,该贫困线能够克服上述不足,并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有效。这一贫困测量体系基于全球129个国家864条国家贫困线构成的数据库,这一数据样本量是现行贫困线早期数据样本的10倍。
5. Jolliffe和Prydz提出两种全球贫困测量的补充标准。在调查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线之后,他们指出3.2美元/天(2011年的美元购买力)的贫困线是适用于大多数国家的,而5.5美元/天的贫困线则适用于中高收入贫困国家。新的数据库也验证了1.9美元/天的贫困线与低收入国家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但是绝对贫困线,不管是1.9美元、3.2美元还是5.5美元,它们都忽略了贫困的重要因素。
6.但国家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参与的成本同样会增加。因此在测量全球贫困时,社会因素是需要被考虑的。全球社会贫困线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该标准将日收入低于1.9美元的人和收入低于1美元加上本国收入中位数一半的人群也算入其中。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全球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将会是现在的2倍多。
7.贫困预测与家庭调查质量、人口统计数字和通货膨胀率息息相关。
8.贫困测量方法的改善应该与实现国家和全球的减贫目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