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当前,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整体发展态势呈现三个基本特征。(1)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以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案件数量为例,1987年共立案受理0.56万件,2004年上升到26.05万件,年均增长24%。案件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劳动争议多发阶段。(2)处理难度日趋加剧。表现之一: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中,调解结案的比例逐渐下降,裁...
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是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一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本研究报告以广州市工会参与调处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实践为基础,论述了广州市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根源和发展趋势,系统地提出了工会应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自发停工事件的思路,就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发挥...
劳动者集体争议行动已成为我国劳资争议的重要形态,如何规范该争议行动,减少其利益损害性,并对我国促进集体协商制度提供必要保障,则为我国立法应关注的问题。深圳市相关立法所尝试的规范模式与英国劳动者集体行动立法异曲同工。英国特有的柔性立法和消极立法模式经验可为我国立法所借鉴,通过法律责任豁免制度设计规范劳动者集体争议行动,对合法行动提供法律责任豁免保障,对违法行动...
自从收容制度改为救助制度后,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省市为了保持城市繁华形象表示要实施“禁乞”,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多个省事出台“禁乞”令的情况;进而论述了法学界和时评界对“禁乞”运动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适度限制乞讨;二是全力主张“禁乞”,这是极少数的声音;三是反对“禁乞”,是绝对主流。同时,由于舆论的影响,使得一些地...
人类社会演进离不开集体行动,但其悖论作为一项困境形影相随,遂引发冲突与协作此起彼伏。选取基因视角重新审视集体行动悖论,一方面能了解其形成之根源,另一方面能知晓其癌变过程,以此发现对手不良行为、制度约束失衡与不劳而获者剧增逐层生发于集体行动悖论之内,造成基因社会下公共目标难以实现。然而,基因在维持自我存续的同时,也发展出一套协作机制,并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协作...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劳资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产生的劳资冲突频繁不断,并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劳工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解决之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备受争议的西南水电开发。首先,介绍了电力西南“跑马圈水”的基本图景。其次,介绍了围绕怒江建坝争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最后,介绍了建坝之争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2011年,国家政策全面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活垃圾焚烧量将达到每日30万吨,全年焚烧量1.095亿吨。围绕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运营争议并未平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危机难以消弭。湿基垃圾混烧在二英、PM2.5、渗滤液、飞灰底渣等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正在酝酿新的生态灾难,全社会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