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研究将全国18省34县的10581位县域内学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对当前县域内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翔实的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县域内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男性、年龄越大、学历层次越高,教龄在4~5年及11~20年、职称较低、在编,西部、县镇及独立公办幼儿园的农村学前教师倦怠问题较为突出;工作资源及工作要求潜变量...
本文利用2004~2006年全国公立学校的小学、初中、职业初中、高中、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校中女性教师的人数、学历、职称结构等数据,力求从整体上勾勒出中国女性教师的职业生存和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讨了社会生态视域下宏观-社会地位、中观-学校组织情境和微观-职业心理状态对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心理状态与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2)宏观-社会地位中的主观社会地位除了对工作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外,还可以通过微观-职业心理状态变...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是我国社会管理层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现实中,他们是否真正得到了相应的尊重和认同?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生活、前途面临哪些困难?我们都知道他们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但他们到底面临哪些方面的压力?是不是应该听听他们怎么说?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选择以四川省蓬溪县(简称P县)的基层干部为...
识别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潜在群体类型是分类施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Q型聚类分析得到随波逐流型、自我实现型、生活享乐型、自我控制型、外控成就型五种教师类型。研究发现,任教动机中的自主性程度越高,教师职业幸福感越强;不同类型教师在选拔来源、学历水平、父母家庭地址、父母经济收入水平、父母家庭地址与学校距离之间的分布呈现峰谷交叠态势;不同任...
本报告分析了社会变迁与职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报告首先分析了问题如何提出,并对调查样本进行了说明,分析了职业的性别隔离与性别不平等,同时对职业地位与性别不平等作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病进行了讨论分析。
本文对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模式与机制,获得具体非农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年轻的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水平越高。在最年轻的农民子女队列中从事过非农职业的比例接近100%。从时期来看,职业非农化的水平在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并无显著变化,1980年代中期后才逐步上升。职业非农化有着特定的年龄模式,成年早期是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高峰时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