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粟特人     检索到  20  条相关信息

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使粟特人大量进入并留居于突厥汗国政治中心所在的漠北地区,成为漠北草原上最重要的商人。在东突厥汗国中,出于对丝路利益的共同兴趣,游牧的突厥人和擅长经商的粟特人相互协作。粟特人凭借他们的经商才能,利用其优势地位,在东突厥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粟特人的经商活动也促进了中原与东突厥之间的物质文化文流。东突厥汗国灭亡...

作者:李瑞哲 出版时间:2018-12-01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以下简称《粟特文明》)是荣新江先生2001年出版的《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一书的续编,后者会集了中古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文明进行交流的相关论文,在学界影响较大。而前者主要篇幅是关于粟特人,特别是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活动及其文化影响等的探讨与研究,集中了作者近些年来针对粟特研究的成果,也体现了作者对当今学术热点的关注与追踪。

作者:韩香 出版时间:2016-06-01

相对于活跃于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等,唐代波斯人来华可谓海陆并重,东南沿海一带也是他们活跃的地区,这一批人多为波斯商贾,在唐代沿海地区商业发展及海上贸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公元6世纪至9世纪,波斯舶横行于从波斯湾至中国南海之间海面上,而中国的船只8世纪前后也直航至波斯湾什罗夫、巴士拉一带,促进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大的发展。继之而起的阿拉伯人等在唐宋元...

作者:韩香 出版时间:2018-07-01

根据新见《米氏墓志》可以钩沉出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米国国王亲自前来长安朝贡的史事。面对日渐紧逼的大食势力的东渐,中亚粟特诸国纷纷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唐朝也在中亚地区设立羁縻府州。《米氏墓志》的出土,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唐朝时期中亚来华的一条路线。米氏的丈夫罗氏祖先来自西域,很可能是吐火罗人的后代。米氏一家在“安史之乱”后迁居河北,其子有担任地方侍卫者、出家为僧...

作者:王庆昱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文通过文献及墓志文书等资料,探讨了唐代入华中西亚胡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变化。作者认为,唐代入华的中西亚胡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两种汉化趋势,一种趋势是有很多中西亚祆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等因入华已久,入乡随俗,在生活习俗上开始汉化,以适应周围广大汉族人等的习俗,在经典翻译上,此时期出现了汉译的景教、摩尼教文献;另一种趋势是许多中西亚胡人因种种原因,改信已中国化...

作者:韩香 HanXiang 出版时间:2015-10-01

当中国古代国家中心在西北时,陆上丝绸之路通畅的交通不仅促进了中西方不同人种和族群迁徙、经贸交流和多元文化发展,也为丝绸之路沿途市镇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但当中国中心逐渐东移和南下后,陆上丝绸之路从国家通道逐渐下降为西北地区通道,于是“衰落”成为一些学者对陆上丝绸之路的总结。本文认为,虽然由于国家关注度下降、西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及战乱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

作者:徐黎丽 唐淑娴 出版时间:2017-10-01

丝绸之路图案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是一个多元化存在的文化现象,多民族图案共生的存在形态归根于民族迁徙带来的多民族聚居现象。从丝绸之路文化的共时性来看,游牧化的生存空间和以发展各民族之间贸易交流为目的的众多民族聚居形成的社会空间,促进了图案多元存在以及多向发展;就丝绸之路文化的历时性来看,各个时期由于民族迁徙、斗争、聚居和贸易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接受,使得更广泛的印...

作者:冯文博 出版时间:2019-07-01

关于匈奴历史,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大量严谨的实证考察研究,但是对匈奴的刑罚“轧”却只是罗列观点,大多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考证结果。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以及对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研究之后,试着讨论关于匈奴刑罚“轧”的几种解释以及合理与否,来证明“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作者:李鹏翔 出版时间:2016-06-01
关键词:刑罚匈奴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