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永佃制     检索到  23  条相关信息

本文在深入发掘屯溪档案的基础上,以皖南徽州为例,对永佃制下土地买卖演变的全过程:从“收苗管业”的土地买卖到“收租管业”的租权买卖;从依存于土地的租权买卖到剥离土地的地租买卖;从以田地丘块为单元的地租整卖到分拆零卖,最后达致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进行认真考察,阐释其性质和影响,认为变化的实质是地权的债权化。地权蜕变为放本取息的债权,增强了土地的日常性金融调...

作者:刘克祥 出版时间:2012-11-01

第四章介绍不同经济制度背景下的收入分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农业社会(即传统文献中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可获得对当今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作者:董大程 王若琳 孙会贤 苏静静 出版时间:2013-12-01

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慎行撤乡并镇,农村光明前景有赖于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等内容。

作者:牛凤瑞 出版时间:2013-05-01

自1978年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经营效率低下等,农村土地问题日益受到高度关注。30年来,在农地国有、私有、集体所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我国理论界紧跟农村改革的实践,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弊...

作者:任大鹏 出版时间:2009-07-01

本文首先从黄宗智过密化理论内在的逻辑缺陷谈起,并运用区域比较的方法,重新审视近代华北与江南两地农村市场发育水平的高低与市场结构的异同,进而对近代华北农村的市场发育性质及其演变趋势展开新的论证。

作者:夏明方 出版时间:2005-06-01

本文回顾了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历程与2002年的基本状况,论述了“计划为体、市场为用”行不通,认为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作者:陆学艺 出版时间:2003-01-01

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缓和人地关系,减轻人类社会对土地 的生态压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的理论,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最积极的因素,因而也应该成为解决荒漠化问题的主要力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荒漠化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调动人的能动性。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09-01

清代至民国鱼鳞册南北各地均有遗存,研究者对其开展地权研究,并和民国时期的地权状况作比较,推论出地域经济社会的长期特征,如“太湖模式”“关中模式”等。新的研究表明,“太湖模式”运用鱼鳞册开展研究时,在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数据统计等方面值得商榷。“太湖模式”所用苏州鱼鳞册业佃分写的形式难以断定是田底田面权的分离。从土地占有状况来看,清代前期苏州存在大地主应是事实...

作者:胡英泽 出版时间:2012-1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