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人际适应     检索到  20236  条相关信息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在对共情内涵和测量工具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侧重对留守儿童共情发展的特点、共情能力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训练干预进行探讨,得出了若干比较有趣且令人深思的结论。

作者:余益兵 出版时间:2018-11-01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内地西藏班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研究还选取了泰安一中和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的本地学生193名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主要参考了吴武典、庄明贞、黄玉真(1994)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中的子问卷——在校行为部分,该问卷主要包括课业适应、常规适应、同伴关系适应、师生关系适应以及自我接纳五个维度,考虑到内地西藏班的特殊性,课题组对该问卷进行了重新修订,重点考...

作者:许丽英 出版时间:2014-10-01

社会适应是指在个体或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改变自身的认知系统与行为模式,以达到与环境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学家利兰认为,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心理适应,它包含个体对新的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适应与认同。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更是青少...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的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的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的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是资源和制度性因素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的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的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的原因和过程...

作者:崔剑 出版时间:2015-06-01

农民工的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启动为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提供了机遇。但是,伴随中国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农民工内部自然产生的代际分层,新生代农民工所经历与体验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而言,他们作为微观个体置身其中的时代背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20年左右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1世纪的这20年间...

作者:郑欣 出版时间:2018-07-01
所属图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时间:2013-12-01

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他们的职业发展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角色认同都和老一代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果说老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动机以经济为主,工作仅仅是工作,最终的职业归属指向农民;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同,由于自身务农经历有限,对农民不仅有一种身份上的回避,更有一种职业上的抗拒,城市里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也...

作者:郑欣 出版时间:2018-07-0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工,中国开始出现“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今,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务工的主力军。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起初钟摆式的流动,新生代农民工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城乡迁移的命运。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延续着父辈的迁移之路,怀揣改变命运的热切希望,被裹挟在社会极速前进的步伐里,成为茫茫城市人海中的一员。新...

作者:郑欣 出版时间:2018-07-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