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万州区世行第五期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16  编辑:wangximing

万州区世行第五期扶贫项目于2007年3月开始准备,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国际扶贫发展中心以及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区世行第五期扶贫项目建设团队5年来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目前项目基本实施完毕。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充分地提高了农户的民主意识,更加地完善了政府面向社区的服务体系,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模式”在重庆、在万州生根开花结果。现将几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万州区幅员面积345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448个行政村、183个社区。2013年末总人口175万、农业人口97万人(占总人口的55.8%)农民人均收入8618元;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大,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到目前,我区仍有140个贫困村未脱贫消号,贫困人口按国家新标准还有10.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1.3%,集中分布在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生存条件差,致贫因素多。

(二)世行第五期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我区世行第五期扶贫项目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简称CDD分项目)、社区发展基金和能力建设(简称CDF分项目)、可持续土地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全球环境基金联合融资)(简称GEF分项目)以及项目管理四大类分项目。CDD分项目覆盖走马镇坝梁村、凉风村、渡河村、马安村、冒水村、龙咀村、石告村、槽溪村、石灯村、谷雨村、野鸭村和龙台村等12个行政村,GEF分项目涉及石告村、槽溪村、石灯村。项目计划总投资4442.35万元,其中世行贷款5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3万美元;地方配套资金1124.27万元,其中中央专项配套资金5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13.25万元,区配套资金853.02万元。具体为:CDD分项目4047.09万元(贷款467.1万美元);CDF分项目81万元(贷款12.67万美元);GEF分项目144.9万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3万美元);项目管理以及监测分项目161.05万元(贷款18.98万美元);项目先征费8.31万元(贷款1.25万美元)。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2015年12月31日,万州区共完成投资4522.96万元,占计划总目标101.81%。具体项目建设情况:CDD分项目完成项目217个,完成投资3901.48万元,占CDD分项目计划总目标96.40%;CDF分项目完成投资80.45万元,占CDF计划的99.3%;GEF分项目完成项目7个,完成投资144.09万元,占计划的99.44%;项目管理监测评价分项目完成投资169.76万元,占计划的105.4%;待摊投资及先征费227.18万元。

(二)配套资金完成情况

截止2015年11月30日,我区计划配套资金为1124.27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配套资金1164.94万元,占所需配套资金的103.62%。其中中央专项配套资金5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45.25万元,区级配套资金861.69万元。

(三)采购完成情况

截止2015年11月30日,完成项目采购230个,签署合同230个,合同资金4072.21889万元。完成支付金额3700.53132万元,支付比例占90.87%。其中货物类采购3个资金20.8524万元,购买电脑以及办公家具等办公设备;专家咨询采购5个资金35.4万元,用于聘请GEF分项目专家以及CDD分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察采购1个资金5.8055万元,CDD分项目管理人员赴云南培训考察;CDD工程类采购217个资金3901.47659万元;GEF工程类采购4个资金108.6844万元。

三、项目成效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尤其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影响突出,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截止目前,走马镇12个项目村共实施152个道路及桥涵项目,包括村级道路共85条234.23公里、人行道路共62条183.88公里、便民桥共2座延展380米、堡坎共3处1750立方米;58个水利设施项目,渠堰整治共2条5.2公里、山坪塘整治共88口41322.5立方米、人畜饮水池共23个2267立方米、管道安装共2处7.5公里;7个文化环境项目,文化活动中心共1580平方米、环境整治共108户。通过小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子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户交通不便问题,农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推进了美丽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农民幸福感。

(二)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项目的实施,强力地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目前,走马镇项目区建成猕猴桃标准示范园600亩、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万亩、长毛兔10万只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拥有专业合作社2个、规模化家庭农场5个,养猪养羊养鸡专业大户1000余个,实现农民稳步增收致富。成功引进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在走马社区井场坝建设天然气利用综合项目, 总投资1.5亿元,成功引进三牧集团重庆市良种牛繁殖中心和玉竹有机食品加工基地落户走马,实现总投资1200万元,打造集有机食品加工、中草药种植、天然放牧场、避暑纳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

(三)村民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增强。本项目注重以当地村民为主导力量,村民在项目建设中自主参与、管理和执行。项目启动后,社区农户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的实施,改变过去“要我做”为“我要做”,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无钱无力的出感情,如平整路基、铺筑片石、土石方挖填、改房改厨等技术性较低的体力活,群众踊跃参加项目义务劳动,积极投工投劳。通过社区主导发展,村民的参与权受到尊重后,让村民角色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寻求发展转变,增强了受益群体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和信任感,提高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四)社区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社区主导发展的理念,有效地瞄准自己急需解决的困难,瞄准社区优先发展的项目,项目规划、实施都由群众自己做主,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社区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社区民意得到充分体现,社区民愿得到最大实现,由社区主导实施项目,为村民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促进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减少了邻里纠纷。项目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民更加团结互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更加和谐。

(五)有效降低项目投资成本。项目实施小组在自主决策项目投资单价时,本着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努力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据统计,在小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子项目建设中,每个村按照同一个项目的技术标准,村民自主决定的预算单价要比国家定额预算的单价低,比过去传统式实施项目节约投资成本更低。由于农户参与程度高,资金拨付环节减少,避免了项目资金的流失,工作效率提高,投资成本降低。

(六)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社区主导理念是扶贫方式的一种创新,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方式,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一种积极探索。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社区的发展过程完全由社区主导,政府只为社区提供指导、支持、服务和监督。通过参与项目,政府转变了观念,树立了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指导不决策,服务不包办”的思想。政府根据社区的需求为其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协调、监督等服务,为社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该项目管理分享了新理念,探索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对国内扶贫项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七)培养了一支稳健的工作团队。区、镇乡、村有关人员以及村民组成的主要执行团队亲自参与项目全过程和有关项目活动,在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培养了一支稳固的管理队伍,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

四、项目做法  

通过五年的建设,项目村基础设施得以明显加强,人饮安全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日渐优化,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增强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的信心和决心。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世行项目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多次组织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资金配套、人员配备、项目建设等具体问题。市、区扶贫办领导经常深入项目村调研,指导项目实施。走马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以镇长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以人大主席为组长的项目监督小组等三个小组,将世行项目列入镇重点工作,并落实了5名工作人员,聘用有农村工作经验、文化水平较高的6名社区协助员专司其职。项目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决策管理、协调与监督机构,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日常工作。

(二)注重宣传,强化培训。该项目覆盖面广,管理要求高,群众参与广泛。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业务知识掌握到位。为了项目相关管理人员掌握世行精神及要求,熟悉操作程序,近五年,我区根据不同项目实施阶段,多次有针对性组织培训项目办人员、社区协助员、村组干部、村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组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项目施工队伍等相关人员25期近2800 人次。二是世行资料发放到位。为了使群众掌握有关知识,我区共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到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进村入户宣传到位。我们采取召开动员大会、专题培训、广播、有线电视、标语、深入农户座谈、召开农户户长会、利用赶场天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向社会广泛宣传项目目标、技术要求、资金性质和参与式理念,形成全社会共识。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培训村民累计近6万人次,制作项目宣传标语200余幅、宣传牌12座。目前项目区基本形成了“认识世行项目,关心世行项目,支持世行项目”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对项目的知晓率、参与率均在95%以上。

(三)全程参与,民主决策。为了充分体现社区主导,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群众说了算”,即:项目怎么定,群众说了算;项目怎么建,群众说了算;财务怎么管,群众说了算。无论是在选择项目还是在询价采购,还是在建后的管护上,项目村决策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人员都全程参与,村民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积极性。由于项目充分发挥了群众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

(四)精心指导,加强监管。一是严格执行程序。按照CDD项目操作手册以及世行备忘录的要求,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二是坚持定时召开例会制度。区项目办每周一定时召开项目工作例会,总结和部署工作,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区项目办工作人员定期到村指导督查工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现场会议,区技术指导小组人员在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内容时间:2016-02-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