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在勐腊镇曼拉伞村委会南亮村民小组,高源农夫养殖基地负责人熊润华正在察看竹鼠的成长状况。
“这些小家伙都是刚刚才出生几天的竹鼠幼崽,全身红彤彤、软绵绵的,正在吸吮母竹鼠的乳汁。别看它个头小,几个月之后,就能长成一只又肥又壮的成年竹鼠,可以出售给商家了。”熊润华说道。
熊润华是南亮村的村民,过去收入全靠几十亩橡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09年3月份,熊润华用自有橡胶林林权抵押贷款25万元,外加自筹资金和其它贷款25万元,开始养殖竹鼠。县扶贫办联合林业、农业等部门定期组织专家指导养殖技术。目前,熊润华已摸索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红颊竹鼠驯养繁殖和疫病防治经验,并培育出良种红颊竹鼠1500余只。
“养殖第一年就开始有收益,到第二年就开始进入丰产期了。”看着一只只胖乎乎的竹鼠,熊润华觉得生活又有了新奔头,脱贫指日可待。
在距离勐腊县城13公里的南亮村民小组下方南亮河畔,高源农夫养殖基地就坐落在这美丽的山水间。高源农夫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南亮村民小组6户农民发起组建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11月16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9万元,主要养殖竹鼠。养殖基地厂房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养殖技术人员2人、职工13人,社员由原来的6户增加到现在的131户。
竹鼠又名竹根鼠,红颊竹鼠属于其中一个品种,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为我州的特有品种。红颊竹鼠肉质细腻精瘦,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据熊润华介绍,目前,该合作社资产规模达到150多万元,形成了红颊竹鼠养殖和冬瓜猪综合养殖的模式。饲养生猪200头、竹鼠15628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5万元,实现盈余106万元。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年均增收3680元,实现产值316万元。这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产业化扶贫链条中获益。
“贫困地区要发展,主要靠产业发展,靠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据勐腊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1年以来,勐腊县以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为重点,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或乡(镇)政府的形式组织实施,向贫困农户发放发展农、林、牧、渔特色农业产业所需的种畜(禽)、种子、种苗以及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补助。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80万元,组织实施了瑶区乡冬瓜猪养殖、勐捧镇丝尾鱯养殖、澳洲坚果种植、马来西亚菠萝蜜种植等12个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勐腊县产业扶贫力度,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截至目前,已拨付财政扶贫资金301万余元,其它项目资金正在实施中。
为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勐腊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428万元实施到户贷款贴息项目。项目由勐腊县信用联社承贷扶贫到户贷款856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贫困农户开发种植橡胶、茶叶等产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目前,已拨付财政扶贫资金323.75万元。
同时,投入村级发展互助资金150万元,在勐腊镇曼旦村、勐捧镇曼们村、尚勇村委会磨歇村、勐满镇下曼粉村、勐仑镇大卡老寨村和勐伴镇曼里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互助金成为村民自主管理的“小银行”。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利息低,既方便农户借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贫困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持,使贫困群众实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增收有潜力。目前,已拨付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
内容时间:2015-12-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