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乡村旧貌换颜 —姚安县城增村减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30  编辑:雷春霞

走进光禄镇何福新村,一幢幢样式统一的小洋楼拨地而起,宽敞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片翠绿,光圈管网、污水管网、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展现出一幅现代化住宅小区画卷。

据何福新村主任何国学介绍“这里是何家村的安置新区,新区面积62亩,全村93户搬到新区后,对老村进行了拆除复垦还田,新增耕地32亩。”

2014年初,姚安县被确定为楚雄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组建了工作机构,落实责任,攻坚克难,按照“整村推进、零拆整建、旧村改造”的思路,后先启动了光禄何福新村、栋川镇青龙社区、弥兴镇石官村等3个中心村建设。一是主动衔接,争取支持。在被列为全州试点后,姚安县主动加强与省、州国土资源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州级相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大力倾斜,试点乡镇、村组齐心协力,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摸底调研,明确思路。通过实地调研及参考《姚安县土地第二次调查成果》,形成了《姚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报告》,为合理选择试点区域和制定试点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三是精心选点,科学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推广,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群众积极性高、增减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光禄镇福光村委会何家村作为“整拆整建”试点,栋川镇青龙社区作为“零拆整建”试点,弥兴镇石官村作为“旧村改造”试点。按照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编制了《姚安县光禄镇福光村委会何家村村民小组实施增减挂钩的实施规划》和《姚安县栋川、弥兴2镇6个村委会实施增减挂钩的实施规划》,共规光禄何福新村、栋川镇青龙社区、石官村旧村改造示范用地531亩,建住宅1305户,入驻4894人,兴建了村庄道路,配套水、电、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12月《姚安县栋川镇光禄镇等2个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及《姚安县光禄镇福光村委会何家村民小组居民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区实施方案》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方案》涉及拆旧区地块规模39.9984公顷,通过复垦可实现新增耕地38.0831公顷,批准增减挂钩用地指标39.9984公顷。该指标除解决姚安县易地扶贫搬迁用指标外,其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三是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截止2017年底,光禄镇何福新村主要搬迁福光村委会何家村和小邑村委会稗子田两个村,完成了一期规划建设81户,水、电、路、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医务室等工程正在实施,推行“整村推进”模式;栋川镇青龙社区入驻建设106户,投资740万元的三条主街道正在抓紧施工,推行“零拆整建”模式;弥兴镇石官村以原有村庄建设为基础,依山建势,保持原有风貌的,拆并兴建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推行“旧村改造”模式。

光禄何福新、栋川青龙社区、弥兴石官村试点的成功,使试点村的群众获得了结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收益,弥补住宅建设资金的不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截止207年底,姚安县确定的拆旧区共30多个点,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部分村民联名申请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十分显著。在开展城增村减工作中,姚安坚持“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连片”的思路和理念,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探寻出了一条通过实施增减挂钩挖潜建设用地空间指标,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支持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来源:姚安县国土资源局)

内容时间:2018-05-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