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滩头乡打造现代化新型集镇
作者:李羚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王旭男

(铜鼓寺)

(茅坝)

乡镇集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和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载体,是推动农村发展建设的基础。在顺利实现滩头乡“一年脱贫三年稳固五年小康”的“十三五”规划蓝图中,现代化新型集镇建设不容忽视。其关乎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社会和谐、社会保障等诸多要素,是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头等大事,更是一个区域面貌发生质变的集中体现。然而,规划滞后、缺乏特色、管理水平低下、服务功能不齐却是近年来集镇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不争事实,集镇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节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难以凸显。

为推进现代化新型集镇建设,发挥集镇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滩头乡从规划、建设、管理、发展上力求突破,挖掘集镇内在潜力,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管理有序、交通发达、环境整洁、商贸繁荣、文化丰富的现代新型集镇,使之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扎稳马步绘蓝图。滩头乡结合乡域经济发展现状,按照“布局合理、交通方便、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集镇建设总体思路,提出了“四步走”的建设目标。第一步是对集镇“五大”秩序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规范集镇秩序;第二步是对集镇断头街、公共通道、公路、步行街及配套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完善集镇功能;第三步是对集镇供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进行铺装安设,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步是结合铜鼓寺异地安置点和毛坝片区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建设,拉大集镇框架,打造集乡村旅游、田园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集镇新区。

以人为本建家园。滩头乡从抓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加大集镇建设力度,在抓路建、抓配套、抓亮点上求突破,带动现代化新型集镇建设全局。一是抓实道路建设,先后投入资金720余万元,接通断头街、改造4条上街梯步路、硬化农业观光园环形公路8公里,改造铜鼓寺至集镇公路1.2公里,使集镇内部交通网融会贯通,实现了集镇道路网络化。二是抓牢公共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60余万元,铺设集镇用水管网17000余米;招商引资,与中城燃气有限公司合作,完成集镇天然气管网铺装,实现户户通天燃气;清理违章建筑300余平方米,规划设置免费停车场3处共计900平方米,提升了集镇形象。三是抓好集镇新区建设,投入资金5510万元,建成铜鼓寺异地安置点,完善周围配套设施建设,吸纳来自全乡六村一社区共187户687人搬迁入住,使其成为滩头乡独具历史文化气息的集镇新区,并依托具有400余年历史的铜鼓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激发了集镇潜在活力。

统筹兼顾谋发展。集镇整体框架的拉大,为集镇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滩头地理、人文、资源优势,将农文旅结合一体,转变集镇发展模式。一是兴办、扶持企业。引进茶叶生产公司,打造生基茶园;加快泰来泡菜厂的建设进程;发展壮大新田手工粉条加工厂,通过兴办企业,搭建起农业经济循环发展模式。二是唱响滩头文化。扩大宣传覆盖面、影响力,将滩头优秀的红色文化、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秀丽的山川美景推荐出去,以其独具魅力的文化灵魂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商。三是形成合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集镇商贸区、休闲体验区、观光区等多功能分点区域,不断改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形象。

如今的滩头集镇,依山就势,顺应自然,正逐渐成为一座有温度的美丽小镇。

内容时间:2017-05-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