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漾濞核桃 中国“核”心——大理州漾濞县发展核桃产业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22  编辑:蔡旭莹

提起大理苍山之西的漾濞彝族自治县, 当地人就会自豪地提到驰名中外的漾濞核桃。漾濞核桃种植历史达3000多年,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通过多年努力,在核桃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漾濞大泡核桃良种认证”“漾濞泡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中国名优核桃”“漾濞核桃”地理证明商标、漾濞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多项荣誉,漾濞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是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是“中国美丽田园”的果园景观,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是农业部第一批公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已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漾濞核桃产业发展历史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漾濞县地处大理州中部,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总人口104660人,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作于3000多年前的苍山古崖画被史学家称为“苍洱文化之源”,“唐标铁柱”被史学家证实在漾濞县城附近,云龙桥是有史书记载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 2001年,漾濞县被省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种植历史悠久的漾濞核桃,与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核桃箐、核桃园之类的自然村名比比皆是。1980年,在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的核桃林中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一段核桃古木,经中国科学院测定,证实了早在3500多年以前,漾濞就有核桃分布。据《南诏通记》记载,有宋代段思平“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之事,可知远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带已将泡核桃作为商品。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滇海虞衡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由此可见,早在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闻名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

“漾濞核桃之所以出名,除了历史源远流长外,还有核桃品种优异,产地环境适宜等原因。” 漾濞县林业局领导介绍说。

据介绍,漾濞县地域辽阔,雨量充沛,气候适中,土壤肥沃,保水力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9-16℃,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刚好适合核桃喜光果的特性。核桃树耐涝、抗旱力弱,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地方,刚好漾濞县有漾濞江和苍山淌下的雪水,水量充足,最适宜核桃树的生长,所以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种植有核桃树,山山箐箐、沟沟凹凹长满了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

品种优异的漾濞大泡核桃果呈扁圆球形,果基略尖,果顶圆。出仁率53.2%—76.56%,核桃仁含脂肪67.3—75.3%(不饱和脂肪酸占89.9%),蛋白质含量13.43—17.32%。漾濞大泡核桃品种抗逆性强,寿命长,高产,百年大树结果实累累,丰产性状好,坚果质量最佳,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是目前云南等南方地区商品核桃生产最主要的栽培品种。

漾濞核桃早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会评比为“全国质量第一”;2004年通过了原产地保护认证;2009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11年,注册了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第51号公告公布,漾濞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2013年7月,在第七届核桃大会上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


漾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漾濞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下,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态改善、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群众增收步伐、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力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中国优质核桃科研基地、中国优质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国优质核桃种苗繁育基地、中国优质核桃产品交易基地、中国优质核桃培训基地等六大基地建设,让山区的农户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漾濞县林业局领导介绍说。

据了解,漾濞县为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促进核桃标准化种植,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核桃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漾濞核桃产业协会,制定了《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条例》,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集体以多种方式参与核桃种植发展,并实现了由荒山荒坡种植向适宜地种植和由传统四旁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的转变。立体布局,标准化发展。根据核桃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进行垂直布局,在不同海拔之间的地区,发展适宜的核桃品种加以种植。出台《漾濞泡核桃综合标准》,规范了泡核桃种植中的各项标准,2011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

漾濞县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科研基地,推进了核桃发展技术攻关,在种植管理技术上,成功探索出“六个一”的栽植标准和“四个一”的抚育管理措施,以及“核桃+绿肥+饲料作物+生态猪+沼气”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在育苗技术上,成功研发核桃容器育苗技术,漾濞大泡核桃和三台核桃两个品种,被评定为“全国核桃优良品种”。

打造中国优质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延伸了核桃发展产业链。紧紧围绕在“生产环节上富民,加工和流通环节上富县”的目标,努力实现核桃产品在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环节上增值。初级产品加工方面,全县现有核桃初级加工户500余户,年加工核桃干果3万多吨。精深加工方面。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先后开发了袋装核桃乳、花生核桃乳、无糖核桃乳等产品;建成了核桃精练油、脱脂核桃蛋白质生产线;成功试制了核桃蛋白粉和核桃胶囊。核桃壳工艺品加工取得突破。充分综合利用废弃的铁核桃壳资源,进行核桃壳工艺品加工,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文化民营企业”。

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种苗繁育基地,建立了核桃种苗基因库。利用漾濞大泡核桃这个得天独厚的基因库优势,规范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2011年启动建设的1265亩云南省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收集全国核桃优良品种汇集园中,通过核桃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的建设,建立核桃种质资源交换、研究与开发的平台,为全省林业生产服务。

打造中国优质核桃产品交易基地,扩大了核桃产品影响力。通过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核桃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拍摄制作核桃文化电视专题片等以弘扬核桃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漾濞核桃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了漾濞核桃网站,扩大市场销售网络,启动“中国核桃城”,树立“漾濞就是中国核桃城”的理念,着力将漾濞建成“采购全省小核桃,卖向全国大市场”的中国核桃城和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与省外100多家销售商结为贸易伙伴,不断开拓市场,使漾濞核桃产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优质核桃的交易市场。

打造中国优质核桃培训基地,树立了核桃产业发展典范。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努力培养科技领军带头人,大力推进人才交流,每年培训人数达2000人次,切实培养了一大批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嫁接高手,不仅为漾濞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而且扩大了劳动就业,增加了劳务输出。近几年,全县每年有近万人到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及云南其它州市进行核桃嫁接,每人每天收入达150元至300元。

据介绍,截至2014年底,漾濞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年产量近4.15万吨,产值近10.3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500元,山区65%的农户已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漾濞核桃产业明天更美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漾濞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已具相当规模。但核桃产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缺乏大而强的核桃精深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漾濞县针对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产业化程度低、产品加工研发滞后、销售渠道狭窄、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围绕稳定百万亩核桃种植面积,决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循环模式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发展林下饲草40万亩、林下药材10万亩以上,确保林业双增目标的实现。

漾濞县充分认识林业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中的作用,发挥核桃产业办和漾濞核桃产业协会的作用,强化领导,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贯彻落实《漾濞核桃产业发展条例》,依托低效林改造项目,加强抚育管理,提升建设质量,扶强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野生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种养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建设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核桃专营市场。全方位开发林业产品,使漾濞林业产业始终走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漾濞县林业局领导介绍说。

“我们相信,突出重点,以建设‘中国优质核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六大基地’,我们一定能实现核桃优势产业建设大突破,把‘漾濞核桃’打造成中国知名、世界知名的品牌,带动林业产业,实现大发展。”


内容时间:2015-04-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