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扶贫开发实施以来,寻甸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各界帮扶,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减少贫困人口这一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整合项目资源,全面实施“大扶贫”战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寻甸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寻甸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区域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全县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由22.3万人减少到4.3万,减少了18万人。
贫困人口减少18万
“寻甸是国家级贫困县、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贫困面大、程度深,因此,扶贫工作十分艰巨,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寻甸县扶贫办主任许加龙说,近年来,寻甸贫困人口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2.3万人减少到4.3万人,减少了18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从4.3万减少到1.8万;低收入人口从18万减少到2.5万。
为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寻甸加大扶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五年里,全县共实施了自然村整村推进740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0万元;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整村推进24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00万元。不仅如此,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096元增加到2009年的3058元,连续几年实际增幅8%以上。
“除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以外,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还与传统基础产业及新型产业得到明显发展有直接关系。”许加龙告诉记者,寻甸以稳粮强烟、发展畜牧为目标,逐步扩大种植粮、烟、薯、林果面积,提升种植水平,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大户,使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同时新产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适宜种植的乡镇扶持发展丹参、板蓝根、百合花种球繁育、蓝莓、核桃种植等;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不断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劳动力产业明显发展壮大,劳务输出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寻甸共投入财政资金766万元,组织培训36700人,转移输出31650人,每年带回发展资金近亿元,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寻甸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实施了易地搬迁4289人,通过改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真正使他们脱贫致富。贫困地区按照“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的要求,利用多种方式抓好农民培训,共组织项目区农民种植业培训2.6万人,养殖业培训3.1万人,加工业培训0.5万人,农民法律知识等素质培训1.2万人。
扶贫开发凸显“寻甸模式”
扶贫历来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寻甸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扶贫路”,也形成了一种“寻甸模式”。
“通过整乡推进为重点,促进扶贫区域化,这无疑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自去年以来,寻甸六哨乡被确定为全省整乡推进项目试点乡,我们以区域综合扶贫为突破,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积极探索区域板块扶贫开发新模式。”许加龙说,寻甸选准项目区域,锁定扶贫目标,从六哨乡整体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整合各方资源,配套综合措施,探索六哨区域板块综合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抓资金整合,配套实施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选择扶贫重点村、易地扶贫村、互助资金试点村、沿路特困村等实施扶贫项目。通过选择,在六哨乡卡西村、立秋场、阿么角村、瓦窑村、小集镇、学校及马铃薯种薯基地选择了7个主要项目点开展整乡综合扶贫开发,通过规划,整合了教育、农业、财政、土地等部门资金共1.07亿元参与建设。同时,抓好全乡产业调整,互助资金试点等扶贫项目。利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扶贫小额贷款、曹德旺扶贫善款等建设资金,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样板、雪桃基地,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如今,六哨整乡推进扶贫效果明显,促进了项目区的整体发展。
寻甸扶贫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促进农村城镇化。紧抓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的大好机遇,按照项目的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易地搬迁项目的启动建设,全面改变贫困农村的面貌,全面改善农村生存发展环境。近年来,寻甸实施了整村推进740个、易地搬迁4289人,项目村基本建成“路、水、电、沼、院”全面配套,村容村貌整洁,环境干净整洁。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村村容村貌及环境,真正使贫困农民生活向城市化转化,这一项目工程也成为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寻甸加大了信贷扶贫力度。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紧扣贫困人口增收主线,实行“小额信贷推动、互助资金拉动、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培训促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大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据统计,2005年以来,寻甸共投放小额贴息贷款1.02亿元,主要用于发展种养业,2.9万农户受益。在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种、养项目方面。2005年以来寻甸扶持企业贷款3928万元,有效解决了23家龙头企业及协会发展资金难的问题。针对特困户发展产业难的问题,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注入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吸收互助协会会员250户,吸纳农户入社资金4万元,已向贫困户投放贷款104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
每年使4万人脱贫
说到寻甸县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加龙深有感触地说,寻甸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是最实际的县情。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目前,寻甸扶贫开发工作正在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逐步转入努力促进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寻甸扶贫开发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建设、落实四项扶贫、实现五个转变、达到六个效果”。一个目标,即以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突出两个重点,突出以贫困村为重点,贫困户为重点。抓好三项建设,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建设和抓好农民素质建设。落实四项扶贫,即落实以刚性投入为主的项目扶贫;落实以改善农户发展基础为目的的小额信贷扶贫;落实以非农手段增收的劳务输出扶贫;落实非政府主导的社会扶贫。实现五个转变,是实现生产方式由低效规模型向高质高效型的转变;实现生活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实现观念意识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增收渠道的结构性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由外援式向自主式的转变。达到六个效果,即农村基础设施要有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农民素质要有新提升,村容村貌要有新改变,产业建设要有新突破,农民收入要有新增长。
“按照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标准,2010年末,寻甸全县贫困人口将有20万人。因此,我们计划每年解决贫困人口4万人,力争到2015年末全部实现稳定解决温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许加龙说,实现以上目标,2011至2015年需力争每年实施1个乡镇整乡推进;规划自然村整村推进400个村,每年计划争取实施80个;每年计划争取实施500人移民安置;革命老区建设重点规划争取每年实施1个乡镇及1件项目;规划实施12个项目,每年争取实施2至3个项目;每年计划培训和输出5000人;每年计划发放贷款3000万元;协调动员省、市、县挂钩部门及社会力量投入资金每年争取1000万元以上。
内容时间:2011-03-2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