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有力推进西盟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紧扣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目标要求,找准西盟县发展橡胶、茶叶、甘蔗、肉牛、蜂蜜等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凝聚各定点扶贫单位及社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西盟县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帮助西盟县解决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将定点扶贫工作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加快西盟县脱贫摘帽进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8年9月18日由省农业厅牵头在西盟县城召开西盟县挂联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暨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佤族新米节活动开幕式。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省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左荣贵、魏民、王平华、陶忠,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宏伟,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分行行长助理苏英龙,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施劲松,普洱市副市长、西盟县委书记杨宇及挂联西盟县的省、市帮扶单位相关领导同志,县四班子领导,县属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部分扶贫点驻村队员参加会议。
推进会上,省扶贫办社会处林红、省农科院副院长张跃彬做了交流发言。施劲松致辞,杨宇从脱贫攻坚体系建设、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党建引领、扶贫协作五个方面汇报西盟县脱贫攻坚情况。杨宇充分肯定2017年以来,省农业厅、省林职院、光大银行3家省级单位和14家市级单位情系西盟、真情帮扶,共协调帮扶项目资金154个,共计6586.8万元,捐物折资166.907万元,为西盟县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西盟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始终保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县贫困人口由
一直以来,西盟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始终保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9011户29563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4867户1483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8.8%下降至2017年底的19.93%;贫困村由2013年底的34个减少到目前的24个。通过2018年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262户30707人,已脱贫4441户15443人,未脱贫户4821户15264人。今年拟计划脱贫13793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3%左右。
云南林业职业学院、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分行、省委农办省农业厅、普洱市教育局4家省市级挂联单位就2018年来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脱贫目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了交流发言。李国林充分肯定了西盟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提高政治认识、政治站位。二要补短板、查漏洞,目标任务再明细,让工作更上新台阶。三是要把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再突出。
推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佤族新米节活动开幕式,李国林在开幕式上致贺,施劲松宣布开幕,各位嘉宾观看佤族情景歌舞《庆丰收》,歌舞表演将佤族新米节时的喜悦心情、秋天大丰收的景象和对美好生活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活动现场,稻谷、玉米、南瓜、花生、甘蔗、辣椒、大蒜、香蕉等农副产品置满了整个会场,佤族、拉祜族、傣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丰收的节日,观众们共同感受着丰收的喜庆。佤族群众张晓玲说:“今天参加首届农民丰收节,特别高兴,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我们农民的生活,希望办更好的节日,农民每年都有大的丰收。”“我们老百姓现在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会好好的种田种地,希望每年都有大丰收。”拉祜族群众扎儿说。
开幕式结束后,3家省级单位和14家市级挂联单位分别前往扶贫点进行专题调研,走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指导;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文明办、省民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盟县委、西盟县人民政府承办。
(来源: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
内容时间:2018-09-2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