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咬定青山战贫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开发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9  编辑:蔡旭莹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全省、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

“贫则不安,穷则思变”。多年来,全州勤劳纯朴的350多万文山各族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怀下,握紧拳头,众志成城,做到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积极探索治穷治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打响了一轮又一轮扶贫攻坚战。


“六子登科”建绿洲

在文山3145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石漠化面积就有10143平方公里,占全州岩溶面积的71.1%。石头多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是文山州致贫的客观因素和脱贫的最大制约。

石漠化程度深、基础设施滞后、群众贫困程度最深的西畴县在长期与穷山恶水的抗争过程中,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治理石漠化路子并在全州推广,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的先进典型。

“山顶戴帽子”:从1985年起,开展绿化西畴大地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工程。30年全县累计完成各项营造林近45万亩,实施封山育林87万亩、退耕还林7.7万亩、公益林保护61.3万亩,林地面积从1985年的113.7万亩增长到2014年的127.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不足20%提高到了53.3%。

“山腰系带子”:大力发展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县累计完成种植核桃15.5万亩、八角8万余亩、油茶2万亩、水果2.1万亩,经济林木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山脚搭台子”:大力实施“坡改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全县累计治理小流域面积186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石漠化蔓延势头。

“平地铺毯子”:着力开展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县累计建成各类高稳产农田地13.65万亩,实施土地整理2.36万亩,新增耕地0.42万亩。

“入户建池子”:大力推进户用沼气池、小水窖、小水池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4.36万口,普及率达78%。

“村庄移位子”:对丧失生存条件的石漠化严重地区农户实施易地搬迁,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全县累计实施扶贫异地搬迁344户1467人。

在扶贫开发中,文山州积极推广“六子登科”治理路子,把封山育林与解决农村群众用能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节能灶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推广太阳能等工程。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州共完成沼气池建设7.1万口,改造节能灶6.39万户,封山育林218万亩,植树造林42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从4219万立方米增加到5300万立方米,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0%,昔日裸露的石山逐步披上了绿装。

把退耕还林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十二五”以来,全州共建成高稳产农田地150余万亩,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吃饭问题,把退耕还林还草落到实处。

把植树造林与发展经济林果结合起来,目前全州共发展油茶186万亩、核桃195万亩、茶叶51万亩、水果50万亩、八角80万亩、红豆杉17万亩,既绿化了荒山石山,又打下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

把恢复生态与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用工协作关系等措施,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对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实施易地搬迁安置。2014年末,全州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48万人,流动性外出务工50余万人次,实施易地搬迁安置1.1万户5.15万人。


革命老区换新貌

文山州把加强革命老区建设作为执政不忘本的“思源回报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各县(市)扶贫办以革命老区重点地区为核心,编制了革命老区重点地区小片区发展建设规划。确立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老区小片区建设。

几年来,文山州先后实施了西畴县大江东、麻栗坡县大坝、马关县小麻栗坡、丘北县雄山、广南县黑支果和南屏、富宁县谷拉和甘帮等8个小片区44个村的老区建设,其中大江东片区街心、谷拉甘屯红军村等6个村被评为第7批省级文明村。在马关县南捞乡小麻栗坡片区,自2013年8月开始,3年间安排老区专项资金150万元、省级重点村资金165万元,拉动了其他项目资金999.55万元,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扩宽硬化了通往小麻栗坡项目村的11公里公路。县财政局、民宗局、住建局等部门,分别安排了美丽乡村、民族特色、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建设项目。目前,小麻栗坡二大组3个小组的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一大组的两个小组正在按美丽乡村的标准进行建设。

文山州还把促进老区产业发展和群众素质提高,作为促进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必要途径。丘北县双龙营镇麻栗树村民小组,居住着76户彝族和130户汉族群众共886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2009年,省、州老促会协调资金28万元,帮助村里改善了800多亩田地的灌溉条件,并帮助群众确立了发展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引导和扶持,这些小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越做越大,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底的2740元,增至2014年的11480元,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2009年以来,文山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积极联系文山农校、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州老科协、州妇联等相关单位,分期分批对老区群众开展蔬菜、果树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以及创业工程等实用技术培训,受训总数达96万多人次。并协助群众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有3251人获“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十二五”以来,文山州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8386.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1900万元,整合投入1462.91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劳折资5023.99万元,完成项目村建设48个。


特困民族不掉队

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文山的做法是扶贫资金分配不撒“胡椒面”,而是把目标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扶贫攻坚中,重点扶持特困群众和深度贫困人口。

实施精准扶贫。文山州从“十一五”后期开始,就对集中居住在石山区的瑶族“山瑶”支系、彝族“僰人”支系两个特困群体重点扶持,按照“搬家、种树、办教育”的扶持发展思路,多措并举,综合扶贫。截至目前,“山瑶”扶持发展已投入3.7亿元,搬到集镇安置120户600人,易地搬迁安置608户2775人,就近就地扶持1342户5842人。“僰人”扶持发展投入1.53亿元,全面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通过重点扶持,两个民族支系实现了生活水平达到周边民族水平目标。

中央作出实施精准扶贫部署以来,文山州又对深度贫困人口实施了“三项扶贫”攻坚战,即从2013年至2015年,用3年时间解决全州10万深度贫困人口温饱、实施1102个深度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到2014年底,已实施684个深度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2.2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使6.8万深度贫困人口脱贫。

文山地处边疆,自古就有11个世居民族。“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最上心的事”。目前,又在制定实施彝族支系“花倮”群众聚居区和偏苗地区综合扶持发展规划。从乡村道路、房屋建设和贫困、教育、医疗等问题着手,尽快帮助特困民族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对口帮扶最给力

近日,远在深山的西畴县莲花塘乡小洞村,村民们端出煮熟的鸡蛋、青玉米,迎接上海虹口区代表团的亲人。2011年,小洞村在虹口区援建177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和100平方米的花坛草坪,安装了健身器材、电教设备、闭路电视等。还建成了农家书屋,完成了进村主干道维修、房屋建设、庭院改造、人畜饮水管道安装等工程建设。同时,对口扶持资金还帮助小洞村种植蔬菜,发展猕猴桃、核桃及八角等经济林木等项目。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

像小洞村这样在上海市对口帮扶下旧貌换新颜的村子,在壮乡苗岭随处可见。上海市在对文山州对口帮扶过程中,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十二五”以来,上海市投入援助资金3350万元,扶持三七、辣椒、草果、石斛、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57个,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子。

文山州整合各项资金和资源,让更多的资金投向扶贫开发领域。“十二五”以来,在用好用活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全州共整合部门及社会帮扶资金13.84亿元,上海帮扶投入资金3.02亿元,争取扶贫贷款20.54亿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55.71亿元。共安排1509人到扶贫点挂职直接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有72387人到扶贫点开展调研考察,定点扶贫部门和社会各界直接投入资金38713万元。帮助协调引进各类扶贫项目资金88006.6万元,引进项目1806个,引进技术282项,引进人才657人,开展培训4964期344261人次,资助学生286546人。


决战脱贫早摘帽

扶贫攻坚的战鼓再次擂响,身处主战场的文山州敢于亮剑,勇当先锋。

“动真情、结对子、攀穷亲”,省、州、县、乡各部门及各级干部职工纷纷出动,为贫困户出点子、想法子,形成村有部门对口帮扶、户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良性扶贫局面。

目前,文山州正大力实施新时期扶贫开发“23866”行动计划,抓住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两大机遇;锁定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移民新村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整乡整村整体推进、特困少数民族扶持、生态建设8大扶贫工程;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6个到村到户;健全投入增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三位一体”大扶贫、考核退出激励约束、“挂包帮”驻村帮扶、信息化动态管理6项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到2020年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8县(市)摘帽退出,全面建成“精准扶贫开发示范州”,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携手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内容时间:2015-12-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