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威信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潘先卫   发布时间:2015-12-15  编辑:潘文悦

       “十一五”以来,威信县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为目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农村能源建设和百千万帮扶工程,全县共解决和巩固温饱人口5.7万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以实施基础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条件性贫困问题。

       威信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落后地区,越贫困的地方,生产生活条件越落后。对此,威信县坚持开发式扶贫,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茅草房改造、老区开发等项目建设。以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解决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等农民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把贫困面大、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社会发展程度低的高寒边远山区、少数民族集居区、干旱河谷地区的自然村优先纳入扶贫开发计划。科学合力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把整村推进、易地搬迁、茅草房改造、老区开发等扶贫项目,相对集中地安排到重点村,整合部门力量和社会资源,着力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根据实施村的气候、资源、贫困成因和群众意愿等要素,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充分听取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十一五”以来,全县启动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43个,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120万元,共修建、改造完成公路200公里,修建便民桥8座,建人畜饮水工程34件,安装塑管135千米,建蓄水池123个 2077立方米,院坝硬化1436户49731平方米,连户路硬化132千米;累计投入易地开发扶贫资金169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25万元、西部开发国债资金65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资金420万元,共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0个,完成易地搬迁820户3620人;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2148.4余万元,实施安居工程和茅草房改造项目,解决了5071户1.9万名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水田花房子和扎西镇石坎村庄子上革命老区开发试点建设,建设项目28个,完成投资315万元。

       二、以实施产业扶贫为抓手,努力解决结构性贫困问题。

长期以来,威信县农民经济收入以粮、烟、畜等传统产业为主,增收渠道单一,“结构性”贫困尤为突出。为此,威信县着力从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积极寻求能为贫困农民提供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县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达2360万元,主要包括专项产业扶贫资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等,共完成畜厩改造1039间22230平方米、蚕房建设750间17420平方米、烤烟房建设48间720平方米,建成黄牛冻改站1个,养猪2549头,养牛632头,稻田养鱼100亩,栽生姜、蔬菜、饲草等1241亩,种蚕桑、甜柿、樱桃等经济林1194亩。项目覆盖91个村民小组4860户22703人。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为调整增收结构,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着力开展好农业技术培训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威信县以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为龙头,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旱粮、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畜牧科学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栽桑养蚕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在培训工作中,紧紧抓住培训对象、培训质量、培训管理等重要环节,围绕整村推进年度实施计划,实现贫困户户均转移培训一个劳动力和户均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为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以来,全县围绕主导产业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32万人以上,做到了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贫困户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49.66万人次。通过实施农民培训,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促进贫困群众节支增收。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现实问题,能源经济支出占了农村贫困家庭现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为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用能难的问题,威信县积极实施“资源性”扶贫,把贫困农户家家有沼气池或节能灶作为全县中长期扶贫目标。“十一五”以来,威信县整合部门资金,全县共推广节能灶2421眼、建成沼气池10833口,按现行煤炭价格计算,每年最少可节支900万余元,在减少农民支出、节约资源的同时,改善了环境,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大力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推动扶贫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威信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挂钩结对扶贫的意见》,推动扶贫工作全面深入开展。5年来,全县12个工作组进驻12个特困村长期驻村帮扶,96个部门挂钩83个村,2093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2120户(其中县处级干部27名结对帮扶54户224人)。全县累计捐资、捐物折现达500余万元,帮助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水、电、路、能源、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113件,帮助3216名贫困学生上学。通过送良种、送化肥、送科技、送办法、送温暖等帮困措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内容时间:2010-12-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