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施甸县:主动作为敢担当 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3  编辑:潘文悦

       施甸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李纪恒书记到施甸调研时确定对布朗族进行整族帮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云南中烟公司进行布朗族重点帮扶的有利时机,把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以及“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检验,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破除“等靠要”思想,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积极主动作为,拉开了打赢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歼灭战。

       整族帮扶促进民族团结。根据中烟公司、省、市、县领导深入木老元、摆榔等乡镇调研时对布朗族整族帮扶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全力推进布朗族整族帮扶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乡分别成立布朗族整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按照“三年推进、两年巩固”的规划要求,以民俗、生态、和谐、健康为主题,充分依托聚居区旅游资源优势,把布朗族聚居区建设成为扶贫攻坚创新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区、民族团结模范区。三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在木老元乡、摆榔乡全面实施7个小康示范村、47个发展村,抓好基础设施、安居温饱、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7大项目工程。四是深入实际,编制规划。在木老元乡、摆榔乡召开了整族帮扶项目规划现场会,研究项目建设和资金整合问题,成立22个专项规划工作组,成立项目理事会21个140多人,抽调县乡工作组300多人深入到乡村组进行项目规划的调研、落实、编制工作。

       因地制宜促进精准扶贫。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实现乡(镇)、村(社区)、户的精准脱贫。一是加大整乡、整村推进力度,重点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和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计划总投资25662.1万元实施姚关、万兴扶贫整乡推进项目,覆盖11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4448户;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打造水头村、孔水村、西山村等一批扶贫整村推进亮点;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寻求新突破。累计投入资金2080万元,在由旺镇、姚关镇、甸阳镇新种莲藕3000亩,核桃4.82万亩,养殖水蛭125亩。实现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莲藕和水蛭产业迈出新步伐,探索出一条依托县域农业资源,积极扶持新兴优势农业产业,逐步走出“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扶贫路子。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小额信贷和异地搬迁扶贫。实现对贫困户开展科技培训882期5.79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9万人,有序外输0.65万人、就近就地转移2.25万人,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能力;解决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实施扶贫到户贷款,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投入资金781万元在仁和镇的半坡、酒房乡的烂泥塘、旧城乡的小洼子等地推广小规模集中搬迁和易地插花搬迁。

       整合力量促进共同攻坚。一是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加强县乡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形成全力以赴抓整合,劲往一处使、钱向一处投的“大整合、大投入、大扶贫、大变样”良好氛围。目前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087.71万元,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5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沟上村、大长山村、东村3个典型示范村建设亮点。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项目区群众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共成立理事会28个,聘请廉政评议员177人,群众自筹资金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3倍。项目建设使项目区贫困面貌有明显改善,水长乡、由旺镇2个乡镇8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直接受益农户2558户10290人。三是积极协调好挂钩帮扶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全县有3个中央省直单位、19个市直单位、7个省属驻施单位、51个县直机关单位分别挂钩到具体行政村,每年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400万元,帮助挂钩帮扶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快发展。

       强基固本促进示范带动。把扶贫开发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以三个坚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扎实抓好村委班子建设;坚持先锋模范示范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在村、组中实施党员先锋示范户、种植示范户、邻里和谐示范户、致富先锋示范户、安居工程示范户,带动本辖区内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产业发展;坚持群众评议结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由项目村群众参与组成项目评议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通过群众实地监督、技术部门现场监督、乡村干部不定时监督的方式,保证组织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双促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县委在12个乡镇129个村开展“进百村、抓党建、理思路、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把脉问诊、现场公开承诺、现场解决问题,切实把“抓党建、促发展”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确保扶贫开发攻坚战和歼灭战的胜利。


内容时间:2015-07-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