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五个一批”脱贫计划,为9.8万贫困人口开 “药方”、拔“穷根。2016年至2018年,景东规划投资345300.4079万元,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 展教育及转移培训就业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全县38270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景东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乡镇7个,其中建档立卡4个,贫困村60个,其中建档立卡36个,贫困村民小组551个,贫困户28329户 98370人,其中建档立卡17160户55914人。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山区、半山区、边远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 灾害隐患区,且多为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环境恶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实现“县有骨干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从2016到 2018年,投入78442.32万元,发展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业、畜禽养殖和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群众稳定 增收长效机制,增强造血功能,稳定解决18205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坚持自愿原则,坚持“移民下山、移民就路、移民就市、移民就业、移民就学、移民就医”的工作思路,落实一批易地搬迁项目,改善持续发展 条件。针对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方的贫困人口,2016到2018年,投入 52614万元,采取易地安置的方式,有计划地实施易地搬迁,稳定解决9325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生态林草、林果药、林竹纸、林 草畜以及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状况的改善、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转 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完整生态保存、保护为基本目标,以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区的水质状况为立足点,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的协调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2016到2018年共投入28227.39786万元,通 过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保护以及天然林草场等建设,解决2350人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教育及转移培训就业脱贫一批。竭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 点”,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培训,深入实施 “雨露计划”,对贫困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实现转移就业。 2016到2018年,投入173326.99万元,对有劳动能力、缺技术、缺致富方法、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开展家政服 务、烹调、种养殖、保安、汽修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服务,使参训的贫困人口掌握农业种养殖技能、外出务工技能和实用技术,以外输与就近就 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就业,在发展生产和务工中稳定增收致富。稳定解决6600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患大病、慢性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致贫因素,对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的贫困人口、贫困残疾人和五保供养的农村特困人员,研究制定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建立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支持贫困户 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资助无劳动力的特困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建立大病救助机制,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6到2018年投入12639.7万元,解决1790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抓住国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力度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快景东易地扶贫搬迁进程,解决好“一 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2016年至2018年,景东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525户133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31户9734人,非建档 立卡贫困户894户3588人。通过3年时间把全县高寒偏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或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群众搬迁出来,彻底改变贫困乡村和贫 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做到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内容时间:2016-04-1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