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委会,群众对今年清明前后发生的一件事依然津津乐道:“要不是扶贫部门和干部帮忙销售,那么好的鸭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坏掉。”近年来,普春村委会群众大力发展养鸭项目,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鸭蛋保存期短、销路不畅,导致群众产生了畏难怀疑情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挂包帮”部门及干部积极宣传推销,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红河县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3个乡镇中仍有8个乡镇71个自然村为贫困乡镇(村),按照省州党委、政府的安排,省州县共有36名领导挂8个乡镇36个贫困村,132家单位包71个贫困村,6675人帮23766户贫困户。
在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3个环节中,“怎么扶”是实现扶贫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验帮扶队员智慧和能力的关键环节。“红河县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就是缺乏通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红河县副县长、县扶贫攻坚工作队副总队长宋文介绍,为充分发挥“挂包帮”的优势,转变部门及干部帮扶方式,把精准扶贫落到“根子上”,红河县启动实施了“农副产品营销行动计划”,帮助贫困户搭建农副产品推销的桥梁和纽带,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自信。”
关键看落实。红河县制定了“供应计划清单”和“需求计划表”,摸清供需双方意愿,有计划地组织贫困户生产鸭蛋、鸡蛋、山地鸡、竹制品、茶叶等农副产品,各挂包单位及帮扶干部根据现有的供应情况及自己的需求,由工作队联系贫困户采购相应农副产品,切实解决了供需矛盾。目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省旅发委、昆明学院、云南巡检司发电厂等单位推进订单采购,组织贫困户发展相应产业;州委宣传部、州妇联等单位及干部结合各自实际需求,分类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
为切实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发展瓶颈,帮扶部门及驻村工作队员加快指导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种植养殖致富产业,目前已成立26个、筹备组建140个,让技术、资金、项目、市场与贫困户精准对接,使农民群众农副产品转化为品牌化商品,推进红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内容时间:2016-05-2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