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的成功实施,让贡山县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探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特别是中央、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怀和帮助,极大地提振了该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的信心和决心。贡山县委书记娜阿塔,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正山在不同场合均表示,将动员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集中力量,以破釜沉舟之气魄向贫困发起总攻势,确保在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夯实基础坚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走进独龙江乡,一排排色彩鲜艳的新房子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风光秀丽的独龙江两岸,宽敞整洁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这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通过五年努力,独龙江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的结果。“十二五”以来,贡山县全县上下抢抓脱贫攻坚新机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加大扶贫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立足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连片开发、精准扶贫,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坚定了贡山县干部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71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1.1万人,脱贫15978人;贫困发生率由74%下降到39.8%,独龙江乡率先摘掉了贫困乡的“帽子”。
产业支撑作用初显。始终把培育致富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一草”、“一药”、“一蜂”、“一禽”、“两树”、“二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全县累计种植草果17.45万亩、核桃9544亩、漆树5000亩,种植重楼、石斛等中药材6875亩;牦(犏)牛、独龙牛、独龙鸡、高黎贡山猪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013元增加到2015年的4519元。
基础条件不断夯实。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各类整乡推进项目4个,正在申报1个,整村推进50个,易地扶贫搬迁426户,安居房352户,有效改善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一些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马迪公路改造工程、德贡公路路基工程全面完工,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建成通车,独龙江乡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4G网络的乡镇。
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育信息化、医疗远程诊疗建设成效明显,省内知名医院、学校与贡山县结对帮扶机制不断完善,乡、村卫生室,药品和医疗器械基本配备齐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扶贫模式有创新。实施完成了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巩固提升工程。独龙江扶贫成效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独龙江扶贫模式为全州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锁定目标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最佳路径
据贡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钱斌介绍,纵向比,贡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发育程度和特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全县脱贫攻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面对一个基础薄弱、财政总量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运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在2018年实现全县4个贫困乡、2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贡山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当前,贡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集中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全县各级各部门将精诚团结,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竭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用实际行动完成好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突出抓好产业培育。产业是带动脱贫致富的硬支撑、硬抓手,根据《贡山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目标任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目”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草”、“一药”、“一蜂”、“一禽”、“两树”、“两畜”产业。“十三五”期间,在现有草果种植面积17.45万亩基础上,增量和提质并举,新增种植提质增效草果5万亩,新增山药5000亩、重楼6000亩,优质核桃、漆树不少于3万亩。大力发展以独龙牛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在培育独龙牛、高黎贡山猪等具有贡山特色的产品上做文章,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十三五”期间,发展各类养殖基地不少于5个,平均每户饲养家畜2头、家禽10只以上。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少于3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认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场、大户各30个。
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目前,贡山县已编制完成《贡山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计划2016年至2018年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190户、9085人,项目总投资49824.2万元。在项目实施中,狠抓规划设计、示范点项目建设、资金捆绑整合、配套建设等工作。同时,加大对安置点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等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创新生态补偿路径。按照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安排部署,贡山县要对全县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退耕,25度以下的耕地也要宜退则退;抢抓贡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切实把独龙江、丙中洛两个旅游知名景区打造成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按照国家、省关于森林公园建设的思路,充分发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落户贡山;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使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或其他方式的生态保护人员,从而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贫困村推行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让贫困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收益。
大力推进素质提升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学习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落实2年学前免费教育政策。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以扩大规模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全面推行12年免费教育。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贫困学生救助等助学工作,彻底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力做好寄宿制学生营养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等工作。二是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各乡(镇)、人社、农科、扶贫、林业等部门统筹使用好各种培训资源,实施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对20—50周岁年龄段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全面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通过更具针对性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让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鼓励贫困户进城务工,就近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有组织地推进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
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一是落实各类贫困人口帮扶政策,对孤寡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进行精确统计,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并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加快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对孤、残贫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在社会公益支持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二是妥善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人社部门统筹制定方案,拿出农村保洁员、护林员、公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1100个,解决好一部分城乡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三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设立大病救助基金,特别是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从根源上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强基层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医疗站点建设,到2017年每个乡镇卫生院确保有1名全科医生,建制村全部建成卫生室,并向部分自然村延伸,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贫困人口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和免疫预防工作,全面实施好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狠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
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是“十三五”时期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为此,贡山县委县政府号召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始终将脱贫攻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干部配备上优先加强,以更加坚强的组织领导、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党委履行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乡镇党委比照省、州、县,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双组长”领导小组机制,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实行挂图作战。政府落实好“主抓”责任,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集中到脱贫攻坚上,落实好中央和省、州重要决策部署,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县直各部门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围绕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县、乡(镇)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军令状,将目标及责任分解量化到领导、到部门、到干部、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激励、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机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每个扶贫项目实施到村、落实到户。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切实监督脱贫攻坚资金的使用,确保项目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众,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抓典型示范掀起热潮。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量大面宽,通过抓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县面上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按照每个乡镇至少确定一个村的原则,确定一批示范村和示范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同时,各乡镇确定示范村,县、乡(镇)、村三级集中利用半年时间,全力以赴抓好重点示范村脱贫攻坚工作。各示范村按照摸底调查做出示范、建档立卡做出示范、脱贫计划做出示范、产业发展做出示范、兜底保障做出示范、领导带头做出示范、群众创业做出示范的要求,切实抓好示范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对示范点进行集中观摩,及时总结经验,把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进行推广,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迅速在全县上下掀起大干快干的脱贫攻坚工作热潮。
内容时间:2016-03-1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