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昌宁县扶贫开发成效显
作者:李连高   发布时间:2015-01-21  编辑:潘文悦

  本报讯  去年,昌宁县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多举措推进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乡推进开创扶贫新方法。通过努力争取,温泉乡被列为全省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实行一次规划,两年实施,计划总投资202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8520万元,取得了项目资金大整合,基础设施大改善,优势产业大发展,基层组织大提升,村容村貌大改观,民生得到大保障的阶段性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贫困山区实际,集中连片,整乡推进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整村推进夯实发展基础。该县在贫困村(组)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7个,完成总投资419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05万元,部门整合1327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802万元,其他资金56万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优势产业巩固提升, 生态环境得到治理, 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向新的台阶迈进。

       易地搬迁改善生存条件。该县实施易地扶贫项目1个,累计投资62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70万元,整合资金229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折资224万元。新建更戛新寨和鸡飞等蔬菜安置点2个,为因地质灾害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76户340人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解决了居住不安全、发展无空间 、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

  信贷扶贫促进产业发展。该县2012年投放扶贫到户贷款3675万元,扶持11个乡镇920户农户种植烤烟、香料烟11538亩,甘蔗、茶叶、核桃、蚕桑、蔬菜11500亩,养殖猪、牛、羊2424头(只);投放项目贷款6460余万元,扶持恒盛、昌宁红、尼诺、红庆、欣盛恒、华龙、树根地7家龙头企业发展生产。信贷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和企业造血功能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农户得实惠、产业有发展、企业得扶持的目标。

  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该县围绕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种策略,采取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两种措施,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1个,培训农村劳动力27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600人、技能培训2100人。通过培训,贫困民族群众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意识得到了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增强。

  安居工程惠及贫困群众。该县2012年在耈街、更戛、鸡飞、田园、柯街、卡斯6个乡镇10村43个村民小组实施扶贫安居工程1件,新建安居房310套22847平方米。完成投资215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1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78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36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居住不安全问题,排出了不安全隐患。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增活力。该县争取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1个,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在柯街镇华侨社区,卡斯镇龙潭村、大水平村组建扶贫互助社3个,釆取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缺乏、贷款难问题,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运行正常,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能力,为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注入了新活力。


内容时间:2013-01-2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