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于田县:产业化扶贫铺就农牧民增收致富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08  编辑:jiangshan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新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于田县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林果、特色种植、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于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1年的3349元增加到2015年的6122元;十二五期间,全县有5.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66个村达到自治区整村推进验收标准,产业化扶贫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贫困村正经历着巨大变化。2011年英巴格乡阿亚格兰帕村实施250亩红柳大芸种植项目,如今长势喜人,带动贫困户62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项目收效显著,其他村纷纷效仿,阿热勒乡阿得让村今年得到扶贫产业项目扶持,种植红柳大芸900亩,三年后预计收入360万元。  

于田县采取产业开发规模化、分类施策精准化、扶贫培训技术化、企业带动效益化“四化”扶贫新模式,做强做大可持续发展增收的扶贫产业,逐步引领产业扶贫拔穷根、脱穷帽,促进贫困乡村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农业效益,形成产业链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产业化扶贫走进发展新常态。  

产业开发规模化

于田县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农户意愿和市场需求,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县14个乡镇采取小布局、大产业的模式,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2011年以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8亿多元,把核桃、红枣、和田羊、家禽、红柳大芸、玫瑰花、设施农业、葡萄、手工地毯、旅游开发等10大产业确定为扶贫主导产业,集中全县力量,以“会战”形式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发展。  

截至2015年底,于田县特色林果总面积达到35.6万亩(1000亩以上的规模村162个,2000亩以上的规模村62个),暖圈总量已突破3万座,牲畜存栏78.44万头只,家禽存栏120.19羽。特别是充分利用了当地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发展红柳大芸16.9万亩,新建红柳大芸基地3个,形成了以奥依托格拉克乡、英巴格乡、阿热勒乡等地为一线的红柳大芸产业带,集生态效益、环保效应和经济效益一举多营,成功与县域经济对接。力争到2020年全县红柳大芸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使于田成为新疆乃至全国主要的红柳大芸生产、加工基地。  

因户施策精准化

“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精准扶持”是于田县成功实施产业化扶贫的主要做法之一,是解决贫困农牧民增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2013年以来,为总结推进产业全覆盖扶持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成功经验,于田县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搭建“大扶贫”通用平台,精准识别138个贫困村、25255户89798名贫困人口,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案,培育贫困村支柱产业,落实产业扶持帮扶措施。全县结合“访惠聚”和“7000党员走基层”活动,共下派贫困村的工作队138个,驻村干部552人,落实帮扶责任人8570个,制定帮扶计划25000个,落实帮扶单位147个,制定贫困村帮扶计划138个,通过有针对性地帮扶使很多农户走向了脱贫致富路。  

住科克亚乡阔什艾什克村工作组组长介绍:“今年该村实施了70个拱棚扶贫项目,针对贫困户缺乏种植技术的实际,我们采取一帮一的形式,给他们送农业教科书,邀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为他们讲座,为明年发展拱棚种植业奠定了基础”。  

持贫培训技术化

在工作中,充分有效利用扶贫培训资金,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实用技能培训,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在培训方式上根据学员发展生产和市场用工需求,开设培训专业,克服学用脱节的弊端,积极抓好理论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同时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和就地转移,搞好跟踪服务工作。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培训资金626.7万元,实施地毯编制、建筑工、农机维修、种养殖技术培训项目34个,培训贫困农牧民2万多人次,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了脱贫致富的本领。阿羌乡阿羌村贫困户喀斯木·买买提在谈到培训的事时说:“授课老师讲解的科学养殖、疾病防治和牛羊育肥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这两年我利用这些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养殖的羊每只比以前多卖200多元,家庭条件越来越好。”  

同时,我们还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产业带动千万家”的形式,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服务。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致富能手等培训班,不定期组织贫困村种植需求户代表到疆内种植示范基地实地参观考察,增强了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  

企业带动效益化

按照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目前,于田县有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田县中天圣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于田县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阗丰农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4家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村优势产业实现成功对接,不仅涵盖了农林牧及农产品加工,还涉及生物科技行业。通过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和增收致富。  

阿热勒乡拜西托格拉克村贫困户买提送·如孜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我们村有325户种植玫瑰花的农民参与企业分红,农民既有卖花的稳定收入,又有企业利润按股金比例的分成,农民的利益得到双重保证。特别是玫瑰花、红柳大芸、红枣等产业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随着企业优良技术的引进,在一定程序上激活了扶贫产业生命力,给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来了福音。”  

据统计,于田县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季节就业合同3000多人、长期工就业合同200多人。


内容时间:2016-01-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