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午,帕米尔高原的阳光依然明媚。距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不远的提孜那甫乡,阿里甫·买买提的心情颇为不错。他种植的5亩玛咖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了,此时他正在自己的地里转来转去,像看宝贝疙瘩一样看着自己的作物。届时按照保守估计,他每亩地的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
虽然阿里甫已经在高原上生活了40多年,但他和地里的作物结缘也不过是两年左右的时间。而玛咖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寒地带的作物能够在帕米尔高原扎下根,是当地政府慎重考虑后积极运作的结果。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塔县由于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综合因素,并不具备发展大规模工商业的条件,扶贫工作的难度一直很大。近几年,当地扶贫开发部门立足实际,在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当地优势的特色种植上做文章,在国际保健品市场中备受青睐的玛咖进入了扶贫干部的视野。
经过有效协调民间资本和技术力量,玛咖于2010年初被引入塔什库尔干,经过两年的实验性种植和技术培训,引入者发现本身并不需要过多护理,而主要依靠种植地气候和海拔条件生长的玛咖非常适合塔什库尔干的高原地形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品质居于国内产地前列。因此2013年初,以提孜那甫乡为主要基地,塔县开始向农牧民推广玛咖种植,今年全县玛咖种植面积为400亩,县政府通过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为玛咖的市场销售做好了充分准备,保证了阿里甫等种植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相对轻松地进行玛咖种植,这对于人口稀疏但扶贫难度巨大的塔什库尔干具有深远意义。
内容时间:2013-10-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