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走访塔什库尔干县扶贫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9  编辑:jiangshan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海拔3600多米,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农牧民生活还比较贫困。自2006年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点以来,通过几年的扶贫工作,该乡的经济发展与农牧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近日,新疆都市报记者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一行,来到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两天的时间里,记者和工作组成员一起驻村生活,一起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切实感受到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热炕推广 农牧民家里热起来

2013年3月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统一安排部署下,由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选派的3名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成员,来到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

记者来到夏布孜喀拉村时,正碰见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负责人徐世麟在牧民库巴家里的土炕前忙碌着,原来他正在进行“热炕改造推广”工作,让农牧民家里热起来。

徐世麟介绍,“塔什库尔干县的气候为高原山区温寒干旱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冷季和温季,冬长夏短,日温差大。但当地塔吉克族农牧民家的土炕并没有和炉子连在一起,晚上睡在土炕上,被子褥子都潮潮的,睡得不是很舒服,我就想能不能改造一下,借鉴北方的热炕,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做饭,还能有效节约能源。”

“建造这个热炕还真不容易,以前只是见过北方的热炕,具体怎么建从来没见过。”徐世麟选择在库巴家里试点,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实验,土炕变热终于改造成功。

“以前土炕冷冰冰的,现在只要一烧火炕就热了,晚上睡在这个炕上特别暖和,”库巴和妻子莫哈尔吉克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徐世麟说,“工作组现在已在十几户农牧民家里改造好了这种热炕,经过这个冬季,他们就能体会到热炕的好处,我计划把这种热炕推广到每户农牧民家里。”

机井改造 农牧民喝上干净水

在去瓦恰乡政府的路上,记者遇见一个美丽的塔吉克姑娘正从机井房里走出来,女孩名叫麦古丽,每天都会从这个新建的机井房里提三次水,用于家里的洗衣做饭。“现在方便多了,再不用到河里取水,也不担心会滑倒。”麦古丽高兴地说。

瓦恰乡党委副书记杜霖介绍,在夏布孜喀拉村,农牧民原来用水都是到附近的河里取水,从牧民家到河流,近的有几百米,远的要走几公里,尤其是春、冬枯水期,来回取一次水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当地介水性传染病及水致性地方病发生率长年居高不下。

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在扶贫工作中发现,当地以前打的一些机井,由于缺少零件一些机井已不能使用,农牧民用水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工作组决定实施饮水安全机井改造工程。

“需要改造的机井有22个,目前已完成了一部分,对需要改造的机井,全部铺设新管道,并改成潜水泵抽水,方便农牧民取水,让农牧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徐世麟介绍。

安居新房 农牧民安居又乐业

在走访中,记者随工作组来到63岁的萨奴拜尔家中,他家以前的旧屋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他们一家人居住在这里,走进房屋正门,穿过一段昏暗的过道,就是正屋,面积有十平米左右,屋子里正中间是一个土炉子,屋顶开天窗,四面是土炕,以前,这个老屋子里又做饭又住人,墙壁被熏得发黑。

如今,萨奴拜尔和儿子媳妇孙子,一家6口人,已经搬到了旁边新建的安居富民房,外观是统一的红顶黄墙,里面的客厅宽敞明亮,屋顶上彩绘着各种图案,炕上铺设着刺绣靠枕和毯子。

“现在我们可享福了,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孙子孙女也都上学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有盼头。”萨奴拜尔对记者说。

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组员在工作中了解到,这里居住条件在抗震安居建设过程中有所改善,但居住质量、档次低于全区水平。贫困农牧民的住房中新建房比例低于全区水平。

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开始安居富民房工程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了35套安居富民房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的居住环境。

“这里只能种植青稞,我们准备在这里建设一个青稞面粉加工厂,想办法多方面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徐世麟对今后的扶贫工作提出设想。在记者离开时看到,在瓦恰乡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推土机正在施工,这里将是青稞面粉厂厂址所在地。

瓦恰乡党委书记黄官金介绍,驻村工作组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深入群众一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需,做到同群众吃住在一起,为农牧民排忧解难,使村容村貌有了新的改观,农牧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内容时间:2013-06-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