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巴里坤县17271名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02  编辑:wangximing

哈密日报讯 通讯员赵海琴 朱泽军 张立明

“十二五”期间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把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边境扶贫、山区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项目,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程

托起农牧民幸福生活

迁徙不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对于当地牧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记忆,崭新的安居房取代了祖辈居住的 “黑毡房”;冰箱、电视、手机、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如今,在巴里坤县农牧区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11月26日,笔者走进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极富民族特色的定居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两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向村里,修到了牧民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泥泞小路早已不复存在。

在牧民库里加孜拉家,笔者接过她递给的一双深蓝色的拖鞋换上,心里充满了感慨:以前在牧民家的毡房土炕上,客人连鞋子都不用脱……

尖山子村牧民库里加孜拉说: “国家政策好,实施了定居兴牧工程,政府给我家补贴5万元盖起了新房子,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到很高兴。”

在库里加孜拉家的屋外,一块“家庭党校”的牌匾醒目地悬挂着,这是库里加孜拉的老公公瓦甫,在村里的帮助下,办起的家庭党校。

瓦甫和儿子、儿媳妇生活在一起,村里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一家人不仅修建起新房,还配套建起标准化棚圈,发展和扩大养殖业,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

瓦甫说,这几年我们享受草场补贴、农村养老保险等国家的好政策,生活富裕了,就召集村民来到家中,集中学习党的惠民政策,村民们感觉在家里学习知识,这样很放松,他们也愿意来学习。

瓦甫所在的村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后,不仅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极大改善,牧民们精神生活需求也得到极大满足。可免费收看几十套数字电视节目,村里的健身广场和村文化室成了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自2011年以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整合资源、集中攻坚、合力推进”的原则,巴里坤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74亿元,对25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综合扶持。均达到了“九通、九有、九能”的整村推进建设标准。通过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以及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明显提高,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该县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3588人(次),转移就业贫困农牧民12285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03亿元实现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一户一工人”目标。

拓宽渠道

大力实施信贷扶贫工作

巴里坤县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的问题。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发放、互助资金增量扩面、扶贫基金筹集等工作, “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53亿元。

11月27日,巴里坤县花园乡花庄子村六组定居牧民托尔逊夫妇,正赶着做订单的奶制品。

前些年,托尔逊夫妇一直在离家100多公里的煤矿务工,每月用微薄的收入抚养着他们的3个儿女。后来,孩子们逐渐长大成家,托尔逊夫妇也由于年岁已大,定居到村里生活。

2012年,托尔逊夫妇从扶贫办贷了3000元的小额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加上他们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奶牛搞起养殖。

托尔逊说, 以后的每年,我都享受着这个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贷款,现在我安居房住的呢,低保、社保也拿的呢。从去年到今年,扶贫办给我发放了10多只扶贫羊,交到合作社饲养,分红每年按时就拿到手了,我自己也养殖奶牛,加工奶制品销售,收入很好。

笔者了解到,从2011年以来,巴里坤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贴息到户贷款1.62亿元,受益贫困农牧民达1.26万户。

不仅是小额扶贫贴息到户贷款惠及贫困农牧民,近几年,巴里坤县还采取互助资金增量扩面、国开行金融扶贫贷款、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扶贫基金等措施,解决贫困农牧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花园乡昌家庄子村牧民胡尔台,2009年通过7户联保从村里贷了5000元互助资金款,发展奶牛养殖业,以后的几年里,胡尔台每年都用互助贷款发展生产, 他家的奶牛也从1头发展成9头。

胡尔台说:“我每天卖牛奶100多公斤,有500多元的收入。去年,政府补贴我又建了新房子,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笔者了解到,昌家庄子村居住着120户、300余人,这个村是该县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村,村民们利用互助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业,如今这个村家家养奶牛。

昌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霞说:“6年了,运行挺好的,村民用互助资金购买了奶牛和饲料,有些养殖户最多养了20多头奶牛,少的也在三四头,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9336元。”

自2009年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至今,巴里坤县共成立互助社28个,预计至2015年末,巴里坤县25个重点村互助资金总量将达到5000万元,将累计发放互助资金1.5亿元, 将有5000多户农牧民受益。

另外,巴里坤县从2012年累计发放国开行金融扶贫贷款1亿元,巴里坤老油坊商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中受益, 2006年,该县成立了扶贫基金,基金主要来源为该县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业主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赠。截至目前,扶贫基金总量达1103万元。这些资金的发放,有力解决了农牧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构建特色支柱产业

激活扶贫造血功能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巴里坤县不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以特色产业扶贫激活内生动力,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经济开始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11月26日,巴里坤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牧民胡尔西,正和他的同伴们加班加点采摘订单金针菇。

5年前,胡尔西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村里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后,一家人从北山定居到村里,并在当地的圣野扶贫专业合作社上班。

胡尔西说:“ 我在合作社上班已经4年了,在这里不但每月能拿上固定工资,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种植食用菌的技术,我准备和妻子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

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经过短短几年发展,现在已拥有200座蘑菇种植大棚,种植香菇、圆菇、金针菇。

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刚说:“ 2014年我们的产值是1083万元,利润是83万元,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金针菇、双孢菇、黑品菇、香菇、阿魏菇等。”

如何让小蘑菇发展成大产业,持久带动农牧民增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2014年,巴里坤县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由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菌种补贴10元,并积级扶持建立食用菌速食加工厂,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及袋装食用菌速食产品。食用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解决了当地300余名农牧民就业。

罗刚说: “为了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我们在2014年3月投资1500万元,在花园乡的西黑沟路口建立了食用菌的深加工厂,目前该厂已建设完工,培训当地农牧民50人。 目前,我们做的品种有金针菇系列、杏鲍菇系列、大豆系列、土豆系列,直接带动就业150人左右。”

现在正值良种繁育的好季节,巴里坤县健坤牧业有限公司的兽医人员正在进行羊只胚胎移植。

巴里坤县以“产业推进年”为载体,进一步加大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力度,按照“户均养殖十只羊、一头牛”的标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山南开发区建成了1万头牛、10万只羊的养殖基地和1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在健坤牧业有限公司建成良种繁育、牛羊育肥、饲草料加工等基地,达到年繁育良种肉羊5000只,养殖育肥出栏成品羊10万只、牛2000头。

建坤牧业有限公司经理 李学刚说: “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帮助当地农牧民进行养殖托管, 在公司托管养殖的贫困户有1000多户,他们从去年开始拿到了分红。 目前招收了当地劳动就业人数达300余人,分布在各个生产运行岗位。”

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卡子湖村牧民木合塔尔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在这里务工,他见证了公司产业的发展给自己及周边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木合塔尔说:“ 每年能拿到扶贫分红,现在每年1200元。另外,在公司上班,每月还有工资,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巴里坤县创新扶贫机制,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逐步形成了牛羊养殖育肥、食用菌种植、劳务输出“三业并重”与特禽、大路菜、优势饲草“三业并举”的扶贫产业主体布局。目前,通过选准适合该县发展的扶贫产业、争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巴里坤县已初步构建起村企合作、农户受益的产业扶贫格局。

“十二五”期间,巴里坤县共修建牲畜养殖棚圈5430座, 修建食用菌大棚340座,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0万平方米。该县培育发展特色养殖基地3家,累计发放土鸡达120.25万羽。新建农丰园大路菜加工厂、花麒奶业、新地土特产加工厂等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引领农牧民增收致富,贫困牧民增收信心大增,目前,该县4745户17271名低收入贫困人口已脱贫。


内容时间:2015-12-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