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精准扶贫甩“穷帽”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08  编辑:wangximing

波浪形琉璃瓦院墙、一尘不染的街道,规划有序的葡萄长廊、连片的红枣基地,现代化的养殖区、机器轰鸣的农产品加工业,红旗飘扬的学校,新建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这就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山南扶贫搬迁开发区火石泉分区。

谁能想到,昔日这里曾是“飞鸟也不拉屎”的茫茫戈壁,如今在火石泉分区各族群众手中,却实现了从“穷荒绝漠鸟不飞”到“良田万亩人人富”的跨越。

这些年,巴里坤山南开发区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使一个个分区甩掉“穷帽子”,让一个个老乡奔向小康。

去年,山南开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96万元,其中,火石泉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万元。

本报记者/韩沁言

综合开发准确勾勒扶贫脉络“1992年我们从大河镇搬迁到这里时,满眼是茫茫戈壁。没有住房,我们就在地上挖地窝子住。”山南开发区火石泉分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杨旭回忆着当年的苦涩,“开发之初,大伙集资40万元只购买了一片荒地、一个简易羊圈和一眼机井,这便是我们最初的全部家当。那时,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集体,吃大锅饭,没有餐厅,就蹲在露天就餐,遇到刮风,尘土就成了‘调味品’。”

高彩霞是最早从巴里坤县大河镇商户村搬迁到开发区的30户农户之一,回忆当初她感慨地说:“那时到处是戈壁荒地,连吃水都很困难,心里就有回去的念头。幸亏没有走,要不然哪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之所以能挺过来,关键是有一个好支部。”共产党员王艳霞接过话茬说,开发之初,党支部就确立了以园林为主,养殖、运输、建筑等多业并举的经营思路。

思路有了,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尽管作为领头羊的党支部书记陈培社没日没夜地领着大伙干,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荒滩的面貌。但在新开垦的荒地上种植葡萄,移植枣树苗,头两年只有投资没有收入。

陈培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用个人资产抵押,贷款50万元,为每家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组建起开发区建筑队和运输队,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把副业挣来的钱投入到土地开发上,进行滚动发展。这样,农业开发所需资金紧缺问题逐步得到化解。

“心里装有群众,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杨旭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群众看到了希望。所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变化发生在2006年。火石泉分区的农牧民惊讶地发现,以往总是“柴米油盐鸡鸭牛羊”的帮扶物资,在这一年变成了一张张详细的规划图纸,从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改建到养殖设施建设,原本分散的资源被集中起来搞发展,效果立竿见影。

政策变,变在规划先行,变在产业布局,新建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火石泉分区实现了大变样。

“扶贫,不仅仅是让农牧民的收入增加,水、电、路、房到科、教、文、卫等基础统统要跟上,通过扶贫综合开发,才能实现真正脱贫。”巴里坤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山南开发区党委书记陈培社说,这些年,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合力攻坚、力求实效”的原则,仅“十二五”期间,巴里坤县累计整合资金9.44亿元,相继完成了2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

整村推进不仅避免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为其他分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模板。据了解,山南开发区所辖的其他7个开发分区,通过整村推进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分区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也因地制宜为当地规划出了一个个特色产业,用短期投入实现长远发展。

产业推动准确规划脱贫路子

种植业夯基础,养殖业求突破。如今,火石泉分区已走上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致富道路。

说起火石泉分区的养殖育肥业,当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事实上,火石泉分区的养殖育肥基地,是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火石泉分区179户村民,几乎家家都从事养殖。

这些年,火石泉分区始终坚持走“种植业夯基础,养殖业求突破”的发展之路,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引导农民把养在居民区的牲畜全部搬迁到养殖区,实施人畜分离。这样一来,不仅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育肥基地也由当初的300亩发展到目前的1250亩,年出栏牲畜20.6万头(只)。

“没想到,走出大山,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42岁的波拉提·尼仙别克感慨地说,“我们家去年的养殖业收入达到17万元。”

2008年,波拉提一家人从萨尔乔克乡搬迁到山南开发区火石泉分区后,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

为了尽快让火石泉分区的村民富起来,火石泉分区支部成立了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养殖协会,制定“三统一”“三不”的管理机制,即统一规划用地,统一疫病预防,统一饲料购进和配料;不生产垃圾肉品,不出售病疫肉品,不出售种猪肉品。通过“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领村民发展。

“我们分区的养殖大户一年生猪出栏都在3000头以上,小户一年的最少也有上千头。”火石泉分区山南众鑫养殖协会副会长王彦财说,生猪不仅畅销哈密地区,还走出新疆,进入甘肃、青海等地的市场。

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壮大,火石泉分区群众先后筹资兴建了饲料加工厂、牲畜屠宰厂、有机肥厂、沼气厂、污水处理厂和果蔬冷藏保鲜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衔接、优势互补、绿色有机、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经过管道全部送进有机肥厂,经过沼气厂的处理后,生产成有机肥。”火石泉分区养殖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陶志高介绍说,“这样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增加村民的收入。”

养殖育肥产业扶贫的成功,只是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推动产业扶贫的一个部分。结合各分区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已逐渐成为帮助贫困群众致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各分区不同特点来布局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火石泉分区发展养殖育肥业,三分区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让更多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陈培社认为,帮扶对象要精准,帮扶措施也要精准,一条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子,不仅能助其脱贫,还能夯实当地产业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

培训示范准确赋予致富本领

春节还没有过完,火石泉分区山南众鑫养殖协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都是来自火石泉分区的年轻人,听一听火石泉分区的故事,是他们的其中一课。

“把一片‘穷荒绝漠鸟不飞’的地方改造成‘良田万亩人人富’的家园,艰苦创业、不等不靠,赋予了火石泉分区第一次巨变。”解说员的声音传进“游客”的耳中。

“让他们听听这个故事,是要让他们了解‘一技之长’的重要性。”陈培社说。

既要扶贫,更要扶智,山南开发区党委在传统的扶贫路子上不断拓宽思维。火石泉分区建起了文化室、党员电教中心,他们不仅定期组织分区群众学科学、学技术、学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还利用周末组织引导分区群众办舞会、办卡拉ok比赛等,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每年利用农闲开办就业技能培训,让村民普遍掌握了两门以上的技能,这一坚持就是20年。

“培训贫困群众,也要培训致富能人。”在山南开发区党委委员年豪看来,火石泉养殖育肥基地与其说是合作社,不如说这里更像是个学校。“不少周边的村民们也前来取经,我们培养出来的养殖专业户,都把‘穷帽子’甩掉了。”

葡萄园、养殖育肥基地、农产品加工厂……如今,山南扶贫搬迁开发区的致富之路越来越多,越走越宽。

内容时间:2016-03-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