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佟向东通讯员齐瑶于德海
阿克陶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开发县,贫困人口占比较大,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县摘帽任务艰巨而繁重。因此,近年来该县在精准扶贫上准确“把脉”,推行“四种模式”,因地因人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十户联牧”模式
阿克陶县是半农半牧县,七个牧区乡有草场1030万亩,载畜32.89万头(只)。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由于草场沙化、退化,80亩草场养活一头牛,30亩草场养活一只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该县推出了“十户联牧”扶贫模式,按照自愿的原则,支持10户牧民将牲畜集中到一户牧民放养,鼓励牧民把扶贫到户资金、草场、牲畜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盈利分红。
阿克达拉牧场牧民巴拉提·艾沙家里有6口人,养了120只羊,长年逐水草而居,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父母年老多病,逢年过节连买身新衣服都舍不得,日子过得很拮据。去年年初,巴拉提·艾沙将家里的120只羊加入到阿克达拉牧场金胡杨合作社,自己和妻子则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去了广东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务工。“家里的羊放到合作社,年底每只羊分红200元。再腾出手来外出务工,不但增加了收入,还让我转变了观念,现在一年下来,合作社分红加上劳务输出收入共有7万多元。”巴拉提·艾沙高兴地说。目前,该县已成立“十户联牧”家庭养殖合作组织130多个,由牧民变身产业工人、自主创业15000多人。
“百户联耕”模式
阿克陶县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空间窄小。该县在农区乡镇全面推行“百户联耕”,把集中连片的耕地进行合作化种植,贫困户把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把土地按市场价租赁给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得到报酬,也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通过“合作社+耕地+农户”运作,降低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效益的最大化。
“我承包了180亩耕地,今年种的是小麦,长势很好,收成一定不错。”阿克陶镇英其开艾日克村“百户联耕”示范田承包户阿不都克里木·卡斯木说。村民买买提·达吾提把6亩地承包给了阿不都克里木·卡斯木,每年每亩承包费是700元,加上国家的粮食、良种补贴,买买提·达吾提家一年在土地承包和各种补贴上有6000多元收入。“我把土地承包出去,土地承包费加上外出务工,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收入,是种地的3倍。”买买提·达吾提高兴地算着经济账。
据了解,该县阿克陶镇英其开艾日克村有76户农民,全部把土地承包给同村的三个种植大户,集中耕地430余亩,解放劳动力162人。全县有1641户联耕联作,成立合作社300个,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12162人。
“千户输出”模式
通过实施“十户联牧”、“百户联耕”,该县从传统牧业和传统农业中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在引导农牧民择业、自主创业、疆外输出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依托“一园三区”,引导富余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实现千户转移就业,万人脱贫致富目标。
2015年,该县长期在内地务工人员达3000余人,就近输出29887人,季节性转移23000多人,累计创收3.62亿元。
克孜勒陶乡一村牧民托合塔洪·阿西尔,“三三分治今年46岁,常年以放牧为生,家里有两儿一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托合塔洪·阿西尔的女儿和大儿媳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去了广东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半年时间她们就挣了25000元,并把钱寄给了托合塔洪·阿西尔。托合塔洪·阿西尔激动地说:“平日家里一年的收入才3000多元,她们在外面半年时间就挣这么多钱。”在女儿的说服下,今年托合塔洪·阿西尔带着妻子、儿子一同踏上打工路。
“三三分治”模式
阿克陶县有400多公里边境线,稳边、兴边、富民任务繁重。为加大边境山区扶贫攻坚力度,该县结合实际实施“三三分治”:一是改善边境一线“三分之一”守边护边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护边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护边补助津贴,实现政策扶持脱贫;二是将“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输入到疆内外企业或引导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脱贫;三是通过“小手牵大手”,将“三分之一”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转移到县城居住,将老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使老人、小孩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均等化教育,实现政府扶养脱贫。
内容时间:2016-05-0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