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走出大山,住进新楼,过上新生活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1  编辑:陈亚丰

在万山之州的大山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怎么办? 迁,迁出高海拔的穷窝窝。

克州党委、政府精准号脉,因地制宜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大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把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统筹推进,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托‘六个精准’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七个一批’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新路子。

一场日夜兼程、砥砺前行的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在克州大地适时打响……

截至2018年9月,克州完成了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17户、11745人,建设阿克陶县昆仑佳苑、阿图什市阿湖乡阿日赛小区、乌恰县托帕口岸安置点、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安置点等九个安置点。

到2020年全面脱贫,这份即将交付的“答卷”,62万克州人民全力以赴,帮助牧民走出大山,住进新楼房,找到新工作,学习新方法,迎接新生活。

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

春华秋实,辛勤耕耘的硕果,金秋十月有着更加沉甸甸的收获。

记者走进阿克陶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点——昆仑佳苑社区,目光所及,城市社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米黄色整齐划一的楼房,草坪绿树、休憩凉亭、健身器材,各族居民在社区广场晒着太阳,孩子们在健身器材上快乐地玩耍。

从山上搬迁下来半年的阿依努尔·胡达白尔地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在社区门面房开了个“再依奥依玛克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专门承接婚礼用品、新人礼服等。说起现在的新生活,她的幸福写在脸上。“过去生活和现在怎么能比,孩子上学、打工挣钱的事都解决了,出门就可以坐上公交车,在城里生活太方便了。现在自己做老板,每个月接上10来件活,就可以挣5000多元,再过几年就可以买辆车。”阿依努尔·胡达白尔地说。

自2016年克州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对山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在精准识别上做足“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严格选择安置地点、精心做好安置后的保障计划,同时积极发展后续产业项目,确保搬迁对象达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标准。

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将大山里的牧民从山里迁出来,牧民们搬进了新楼房,路好走了,生活方便了,身份的转换让牧民开启了城市新生活。

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安置点的面积约138720平方米,分为两期建设,共有来自恰尔隆乡、克孜勒陶乡、塔尔乡、木吉乡、布伦口乡的2117户8801名牧民,被统一集中安置。

入住昆仑佳苑小区的都是来自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牧民们从大山里搬出,变成了社区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家里的牲畜、山上的牛羊交由十户联牧的留守牧民代管或加入合作社,由他人代牧,年底还有分红。与山上的牧民一样,同样享受着草场补贴。

“两不愁、三保障”牧民过上新生活

对贫困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住进了新房、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告别贫困,从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我家在城里有新房子,找对象都容易多了。”对于是否愿意搬到县上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昆仑佳苑社区,23岁的阿不力米提·托乎提脱口而出,“当然愿意了,能到城里生活,谁愿意一辈子住在穷山沟?”

阿不力米提·托乎提之所以愿意搬,是因为“看中了这个地方”。与大山里的恰尔隆乡相比,县上的这个社区不但基础设施齐全,而且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社区门前还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已建成温室大棚1400座,根据搬迁户意愿,每户可分配至少一座大棚进行种植。通过专业技术指导、种植大户带动的方式,利用1至2年的时间,引导和帮助搬迁户掌握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截止目前,已发放大棚362座给搬迁居民种植,有125座大棚已经产生效益。

“搬得出”要方便群众家门口就业。让搬迁户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培训,已经有224人在社区卫星工厂就业。有83人在小区或县城附近做小生意。

为使搬迁后居民生活有保障,阿克陶县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勤劳致富,有466人在内地务工,夫妻工有131人。就近就地务工174人,每月平均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托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口岸资源优势,在建设中长期规划,让定居后的牧民全部实现“一户一铺”,在享有原居住地方牲畜、草场、林地、流转、草原奖励补助等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还能依托自有商铺创业增收,就近就地在口岸货场进出口企业,驻口岸单位务工增收,真正做到了“放下马鞭子、走进新农村、实现新就业”。目前,搬迁定居牧民已通过自主开店、商铺出租、就地务工实现就业,预计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万元。

脱贫群众从物质到精神发生巨变

“稳得住”要方便群众“坐享”现有公共服务。克州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的原则,在每个规模以上安置点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有社区服务中心、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文化场所,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

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1村1小队的古丽巴哈·阿洪说:“从前孩子上学要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前不久,她们全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日子美得像做梦一样。“孩子上了城里的好学校,来回还能坐公交车。”“从前过去串个门走个亲戚都要走二三公里的路,如今啥事都能在家门口办完。”

“办个证件、看个病、寄个东西……贫困群众家门口就能办完新‘开门七件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15个职能部门全部入驻安置点,实现服务前移,方便贫困群众在安置点办理各项业务。

阿克陶县昆仑社区有两座白色的毡房格外醒目,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世平说:“为让搬迁的牧民‘留住乡愁’,这两座毡房准备打造成民俗展览馆和党建展览馆,把居民的心紧紧地聚在一起,使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出来。”

“群众搬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昆仑佳苑社区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组建党支部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对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

2017年11月,昆仑佳苑社区的临时党支部成立,共有70名牧民党员,并在产业发展、后续保障、促进和谐、社区管理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门调解家庭矛盾、主动帮小区维修水电、免费给老年人理发,组织群众共同打扫社区卫生,都是贫困户里的共产党员。”王世平介绍说。

为顺应搬迁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通过开展先进社区创建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使搬迁群众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在共建共享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脱贫攻坚战“集中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克州以不辱使命的奋斗激情、以军令如山的敬畏之心、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坚决全面打好打赢这场战役,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出彩答卷”。



内容时间:2018-10-2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