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王勇强:贫困地区如何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5  编辑:崔月

坚持生态扶贫实现互补共赢

永和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有序推进。

一是加快宜林荒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工程,增加工资性收入。目前,永和县共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6家,涉及1570名贫困人口,这些人都将参与到全县各种营造林工程建设中,通过参与生态建设脱贫致富,户均年收入在12000元左右;还有325名贫困户家庭成员被选聘为护林员,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

二是全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因地制宜,栽植水果、核桃经济林4.5万亩,覆盖到永和县7个乡镇4516户,14104口人,享受到这一政策的贫困户达到1705户,4939口人,占到永和县贫困户的33.6%,当年人均可增收957元。通过这些举措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互补共赢,可在3年内支持和带动6816名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一)生态治理脱贫一批。

今年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永和县将所有营造林工程任务由有贫困群众参加的造林专业合作社采取议标的方式,优先支持他们承揽,从中获取劳务收入,助推脱贫攻坚。按照总投资的45%用于贫困户的劳务费用,按每亩800元计,每亩用于劳务支出的资金为360元。荒山造林绿化当年可解决1502口人的脱贫问题。

(二)退耕还林脱贫一批。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25度以上坡耕地情况,永和县现有25度以上可退耕面积为11余万亩。按照“能退尽退”的原则,结合国家、省市退耕还林工作安排,今年,上级下达永和县任务4.5万亩。按照每亩800元的造林标准,和荒山造林相同的计算办法,平均每年解决近1000口人的脱贫。退耕还林后,每亩补助1500元的生活补贴,分五次发放,4.5万亩共补贴6750万元,可保证部分贫困人口在5年内达到贫困线以上。

(三)林业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目前永和县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面积为105万亩,聘用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25人,已签订管护协议并培训上岗,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可使985口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 

目前永和县对现有 4-20 年生干果经济林进行综合管理,重点对进入盛果期的经济林优先管理,采取整形修剪、高接换种、土壤管理、增施肥水、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推广应用常规配套的实用技术。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品质、产量,进而增加收入。2016年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为0.8万亩,共涉及5个乡镇、34个村委、83个自然村,969户贫困户,2709口贫困人口。2017、2018、2019年提质增效任务为每年7.12万亩。

 (五)发展林业产业脱贫一批。

一是支持贫困农户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培育乡土树种苗木,并参与保障性苗圃、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加大对核桃、皂荚、双季槐、文冠果等特色经济林苗木培育的扶持力度,让贫困户在种苗发展中增收。二是挖掘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根据县森林资源分布现状,进一步加大挖掘开发的力度,引进企业搞建设,以东山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依托,以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施“把资源管起来、使旅游兴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开发有市场潜力、能带动周边农户广泛参与的旅游产品,并鼓励贫困户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生态文化屋”等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的乡村特色服务。以此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助推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联动,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若干意见上,支持10个深度贫困县12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退耕每亩补助1500元,种苗每亩补助800元,允许先退后调。

在现有荒山绿化任务基础上,每年再新增造林60万亩,每亩补助800元。森林管护新增岗位全部聘用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覆盖贫困户,每年每亩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这些都取决于贫困户参与造林扶贫合作社工程,贫困户参与生态建设,依靠造林专业合作社良好运行管理,用工酬劳、收益分配实现稳步脱贫。

坚持生态扶贫发展合作社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1、组建情况。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造林合作社为36个,已申领造林绿化专用资质的36个,2017年参与造林的合作社36个;春季造林期间实际参与社员人数为926人,其中参与的贫困社员718人。

2、人员构成。造林合作社总人数为915人,其中贫困社员759人,占83%。社员的平均年龄为46.3岁;社员中管理人员共151人,技术人员36人,财务人员36人。能够长期参与造林的贫困社员为648人,只能短期参与造林的贫困社员为111人。

3、劳务支付。县林业局经验收合格后分三年付清总工程款,即:第一年每亩400元,第二、三年每亩200元。并按照45%的用于劳务费,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直接打入社员账户,平均劳务收入1.2万元。

4、领办人员。全县36个合作社的领办人有18个以前从事造林工作,并有相应的造林公司或专业队。

5、社员出资。合作社的社员入社时采取先向领办人借款的方式出资,随后有劳务收入时再进行清算。

(二)内部运行管理情况。

1、规范设立程序情况。合作社均制定了各自的章程,并通过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等。

2、住所及固定资产情况。每个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且拥有造林工程的器械、机具等。

3、财务管理情况。每个合作社都配有专门的会计人员,并由财务账簿等。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将按照章程和管理办法所规定的60%以上按劳动力交易量返还成员。

4、年度报告情况。各合作社均进行了年报,目前没有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况。

(三)承揽工程及实施情况。

1、承揽造林任务情况。今年省、市、县共下达永和县造林任务8.12万亩,通过议标的办法全部由36个合作社承揽,除4.5万亩退耕还林外,人均达39.5亩,做到了每个合作社都有活干。

2、造林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由市林业局审批的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并聘请监理方跟踪进行监督。

(四)县政府部门管理情况。

县政府出台了议标办法和合作社管理办法,并邀请多位专家对合作社领办人、会计、技术员、社员代表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

坚持生态扶贫促进提质增效

2017年,该县共承担生态建设任务8.4万亩,其中:

(一)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涉及全县7个乡镇4516户、14104口人。其中贫困户1705户、贫困人口4939口人。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2%,由于部分退耕农户要求栽植山桃、仁用杏,春季未来得及栽植,将于秋季完成栽植全部任务。

(二)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工程1万亩,全部集中在阁底乡西后峪和园则沟村委,采取因地制宜,多模式整地、多树种搭配、乔灌混交的模式,打造一条兼具防护性、观赏性、经济性于一体的荒山绿化工程。目前现预整地工程全部完成,针叶树栽植已完成,占任务的82%,剩余阔叶树拟于秋季栽植,11月底全部完工。

(三)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荒山造林工程1.52万亩,全部集中在芝河镇刘家庄芝河源头、目前,预整地全部完成,针叶树栽植全部完成,任务完成率90%以上,剩余阔叶树拟于秋季栽植,11月底全部完工。

(四)高速路两侧荒山绿化工程0.5万亩,分布在芝河镇官庄村和杜家庄村霍永高速路两侧,按照“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精雕细琢、创建精品”的原则,高标准进行工程规划,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挡。苗木全部采用1.2米以上的侧柏大苗、油松,行间插栽山桃、山杏。现预整地工程已全部完成,针叶树栽植已完成,秋季栽植阔叶树,占任务的85%以上,11月底全部完工。

(五)森林植被恢复项目0.38亩,集中在阁底乡奇奇里村,现预整地工程全部完成,针叶树栽植已完成,秋季栽植阔叶树,占任务的85%,11月底全部完工。

(六)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工程0.5万亩,现已全部完成。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高标准地完成了交口-阁底14公里红色旅游路通道绿化;完成了西后峪-齐齐里7.3公里的通道绿化。完成了8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其中:高接换优1730.3亩,综合管理6269.7亩,共涉及芝河、坡头、桑壁、交口、阁底5个乡镇、34个村委、83个自然村、969个贫困户、2709口贫困人口。通过院县合作,在全县设立红枣科技管护示范点5个(石家湾、阴德河、奇奇里、河会里、郭家村),辐射带动5万亩;建设核桃科技管护示范点5个(署益、桑壁北垣、圪堆头、张家垣、索驼),辐射带动5万亩。

坚持生态扶贫做优做强工程

制定科学规划

根据省市下达该县的2017年营造林计划,永和县经多次调研、认真研究,确立了“围绕一个黄河湾、生态治理芝河源、绿化两条旅游路、退耕扶持一大片”的工程布局规划思路,围绕奇奇里、黄河湾集中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围绕芝河源头治理,集中实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荒山绿化工程;根据农民意愿,在全县七个乡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自筹资金7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交口——阁底、西后峪——奇奇里两条旅游路通道绿化工程。

强化技术培训

鉴于不少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是初次实施林业工程,为提高合作社造林的技术水平、规范合作社管理、解决合作社运营难题,该县先后四次对合作社的法人、技术负责人、财会人员进行了培训,请林业厅林改处崔处长、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人员、县脱贫办的工作人员宣传、讲解了金融扶贫的相关知识。

完善议标程序

为确保生态建设中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今年春节,永和县出台了《永和县造林绿化工程议标办法》、《永和县扶贫攻坚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对全县所有林业建设工程全部采用议标的办法,由36家在本县注册的有贫困劳动力参与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建设,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使1140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劳务输出增加经济收入。

创新管理模式

该县在技术指导上进行了五项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造林机制,让贫困群众参与造林、获取劳务收益、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致富;二是创新组织机构,实现合作社由单一造林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三是创新技术服务机制,依靠科技提升经济林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创新经营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省探索积累经验,保证群众长期收益不返贫;五是创新集体林国有林场托管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了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经过多半年时间,形成了“五大项目联动”的做法, 联动推进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和林业产业增收。切实把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把穷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把“荒山秃山”变成“金山银山”,造福广大贫困群众,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这两场“攻坚战”。

严格检查验收

与工程建设同步,永和县公开招聘了两个工程监理单位,严把造林绿化每个环节,对前一工序不到位、不合格的,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对整地标准实行一天一验;对苗木规格、标准实行一车一检,逐天逐车登记,决不允许不合格工程栽植、不合格苗木进入工地。

坚持生态扶贫助推产业脱贫

(一)办理红枣保险

办理产业保险。为全县2146户贫困户枣农购买一份红枣保险,保费标准为80元/亩(政府代缴),共投保5.28万亩,投保金额422.74万元,当红枣受灾后,赔偿金最高可得1000元/亩,确保枣农能获得稳定收入。

(二)认领干果经济

推动社会扶贫,凝聚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有效措施。

今年,永和县创造性地开展了“枣树认领、争当扶贫先锋”活动,采取认领枣树、核桃树,以及赠送化肥、种子等多种形式参与认领活动,每认领一株,给贫困户支付120元,确保贫困户在受灾减产的情况下,也有稳定收入。目前,通过县内、县外两种途径,共认领枣树、核桃树3600余株,惠及全县3000余户贫困户,认领金额达43万元。特别是瀚图影像携手国内39个知名摄影组织、新闻媒体和百名知名摄影家共同发起认领活动,仅中国摄影家协会认领红枣树1000余棵,认领资金13万元,帮助6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三)筹措林业贷款

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将贫困县所有造林绿化工程全部采取议标方式安排给合作社,让贫困群众在造林绿化中获取劳务收益,实现精准脱贫。这些举措,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热烈响应,截至2017年10月8日,永和县林业扶贫贷款已发放合作社8个,已放款贫困户22个,已放款累计金额110万元,位居全省林业扶贫贷款前列,临汾市排名第3。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永和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345”战略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实施林果富民、生态立县,转型发展、工业强县,文化引领、旅游兴县,以德为先、依法治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优势农业、能源开发、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八项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两场硬仗”。

去年以来,永和县委、县政府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八大工程和二十个专项行动,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永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78个贫困村摘帽、13411人脱贫的目标任务,汇永和县之智,聚永和县之力,扎实推进,合力攻坚。2016年,圆满完成了15个贫困村摘帽、3083人脱贫的目标任务,取得了首战首胜。2017年计划完成33个贫困村摘帽,4647人脱贫的目标任务。


内容时间:2017-11-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