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让百姓感受幸福——天镇县真抓实干推进脱贫攻坚掠影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19  编辑:崔月

天镇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是当地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天镇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加快易地搬迁、提高保障水平、扶贫教育培训、激发内生动力、完善长效机制等“实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天镇县新型农民成为脱贫“领头雁”


    在天镇县南河堡乡蔬菜交易市场,每天一大早,总有一个个头不高、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开来一辆拉菜车。这个人就是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吴燕军。
    吴燕军是土生土长的天镇人,迫于生计,在外当过小工,跑过运输,但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幸运的是,他赶上了脱贫攻坚这场春雨,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从一开始种植21亩大田蔬菜,到如今拥有日光温室大棚65栋,拱棚380栋,年收入200多万元,吴燕军不但解决了自己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带领村民一起谱写“共同富裕”的进行曲。
    为了解决贫困户知识、能力上的匮乏,天镇县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对贫困户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进行设施蔬菜种植培训、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农机科技扶贫培训等劳动技能等一系列扶智培训。


易地搬迁:幸福生活搬出来

    在大同市天镇县东郊,一幢幢气派的楼房拔地而起,这是当地投资4.56亿元为10040名贫困农民建设的“万人移民小区”。
           天镇县一些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饮水、用电极为不便,通讯、网络信号没有保障,发展产业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该县按照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创业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县城东郊规划建设了一个生态环境优良、交通条件便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移民小区,规划投资4.56亿元,占地395.4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占地229.4亩,安置移民1740户5691人。二期工程占地166亩,搬迁安置1626户4349人。同时,配套实施黑陶加工、文安制衣、霸州家具等劳动密集型扶贫产业,打造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生意区“四区一体”的扶贫产业园,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该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预计11月底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天镇农民打工不出县

   在天镇县玉泉镇镇浩峰米米服装制衣厂,厂房里缝纫机械转个不停,工人们手脚并用忙着赶制衣服。在这里就业的王师傅高兴地说告诉记者说,“我来这里半年多了,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下班后,还能回家照看田地!”
        “产业兴、则民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致富是关键。近年来,为了解决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问题,天镇县立足县情实际,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王师傅工作的这个地方,当地工人们都形象的叫它“扶贫车间”,因为在这里干活不仅能获得工资,还可以天天照看田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农忙不误事,农闲有活干,早晚能顾家”。
         截至目前,全县3000多名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实现了稳定就业,年收入达3万多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扶贫车间的建立,为脱贫攻坚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镇:小康路上不让特殊群体掉队


          这几天,在天镇县米薪关镇段家沟村,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医务工作人员,正给村里的残疾人做全身检查,并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送来了轮椅、拐杖、坐便器等康复辅助器具。
         残疾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贫困群体,持续不断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一直是当地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该县组织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摸底工作,扎实做好儿童康复、肢体残疾人救助、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康复工作,输送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到定点医院接受“一对一”抢救性康复救助,为肢体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听力障碍残疾人免费配发助听器。截至目前,全县300多个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均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加大摸底工作,争取实现有康复辅助器具需求的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全覆盖,努力提升残疾人员的获得感,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窑沟村:脱去穷皮换新颜


         天镇县窑沟村位于赵家沟乡西北10公里处,一条深沟将一个村子分成了东西两片,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土崖上打窑为房,因而得名为“窑沟”。2013年,窑沟村遭遇历史罕见特大雨涝灾害,1211间土窑洞全部严重受损,是全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近年来,天镇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多项并举,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窑沟村作为该县第一批移民搬迁村,规划投资1179.6万元,占地50亩,按照农村房屋抗震节能建设标准,集中统一新建住房493间,彻底解决了常住村民住房安全问题。目前,新建的493间房屋已全部入住。“房子是农民的‘定心丸’,只有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农民才有心思去发展产业。”全国劳模、天镇县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宋海旺对记者说。圆了住房梦的窑沟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的积极性特别高,目前,全村继种植高寒土豆1000亩后,又发展黄芪、柴胡种植2000余亩,苹果、杏、李子等经济林1300多亩,发展养殖合作社4家,户均年收入近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光伏板上绽放“致富花”

  近年来,天镇县把发展光伏产业和实施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统筹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光伏扶贫。2016年,该县结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工程,在米薪关镇段家沟村作为试点,先后为村民每户安装2.52千瓦薄膜发电板,这种先进的薄膜发电材料每年可为贫困户发电3650度,售电收入能达到2700元,总受益时间超过25年。“有了这个太阳能光伏板,贫困户每家每户一天能发15度电左右,一天能收入10元钱,不影响村民打工务农,可以说这个发电板的安装,使贫困户脱贫增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段家沟支部书记王剂星告诉记者。
         下一步,天镇县将继续依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清洁能源,通过光伏产业的发展,贫困户既能享受到蓝天碧水的好环境,也能看到新能源带来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让科技致富的快车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红土淘金”助力天镇脱贫攻坚


        天镇县境内红黏土资源丰富,而且含沙量极低,矿物质元素丰富,存世久长,发展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当地县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天镇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终于在2017年5月,首家制陶企业天镇县洋河陶艺有限公司落户该县。这标志着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的“黑陶文化”在塞北扎下了根。
        天镇县洋河陶艺有限公司落户当地以来,已先后建起了国陶传习馆扶贫基地、陈泥间、培训基地、非遗传习馆等,目前已培训学员500多人次,预计项目投产后,将直接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7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天镇县东郊的国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见到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黑色陶器摆满了展馆。相信不久的将来,陶瓷产业将成为拉动天镇县经济增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又一支柱产业。


         天镇县:打造三支扶贫“尖兵”

   为进一步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推进精准扶贫深化升级,天镇县不断强化农村“三支队伍”管理,让他们在农村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尽显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助力脱贫攻坚早日实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按照实施的“三支队伍”管理方案,并结合各乡镇实际,开展了乡干部包村联户、工作队包户联人工作方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逐步开启了多层次、多渠道培训锻炼干部的新局面;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入户工作法和综合考核评分表,把工作任务分成入户工作、入户帮扶、入户对接、入户落实、入户走访、入户宣传、入户督查7项19条具体任务,每月进行综合考核排队,年底开展述职考评,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全县农村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该县还通过实施农村党员“五式”量化分类管理,对全县“两委”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对致富党员实行“培育式”管理,对无职党员实行“定岗式”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式”管理,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关怀式”管理,进一步激活农村党员活力。


乡村旅游带出农民好日子


        “这个村子真不错,风景美,有故事,农家饭好吃,吃住游一条龙……”7月6日,天镇县逯家湾镇石佛寺村又迎来了来自北京的11名游客,游客一边游览一边赞叹,深感不虚此行。  

说起天镇县逯家湾镇石佛寺,可大有来头。相传明洪武年间,洪水将大同武周山云冈石窟一石佛推送至此,众人建寺庙以供奉,香火绵绵。久而久之便成了个村子,这就是石佛寺村。
       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石佛寺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8年,当地政府投资500万元对该村道路、饮水、供电等各项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再加上当地旅游部门的引导,民宿、农家乐、采摘体验……该村的乡村旅游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人气不断提升。
       当地还不断加大力度优化招商环境,争取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进驻,开发石佛寺水库旅游景区、酸枣采摘旅游项目、大崖湾乡村农耕体验基地等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女红”经济为致富锦上添花


       李海英是天镇县谷前堡镇一畔庄村的一名留守妇女,性格干脆利落的她是三里五村出了名的“巧手”,也是一畔庄村“女红”经济的带头人。
       2017年,镇政府利用县电商平台,积极为一畔庄村联系了几家服装加工厂,将半成品手工品缝制成成衣,每件收取28元左右的加工费,一天可完成2到4件,当地人称之为“女红经济”。现在全村有8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务工,人均年增收在6000元以上,抵得上一般农村青壮年劳力一年的收入。从2017年接手第一批成衣加工的活,到现在不足两年的时间,李海英用自己的巧手创造出将近15000元的财富。“土地流转补贴加上男人打工挣的,咱家里日子并不难过。反正闲着没事,少打几圈麻将,坐在炕上就把钱挣了。”李海英一边缝制衣服一边对记者说。“女红”经济虽然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却为该村致富奔小康锦上添花。


         天镇保姆:脱贫“金字招牌”


         天镇县依托邻近京津地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保姆为重点的家政服务特色劳务经济,组织开展“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行动,成功打造出了“天镇保姆”这一“金字招牌”。目前,全县累计向京津等地输送保姆5800名,年均收入都在3.5万元左右,覆盖全县1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孙腊平就是这支天镇保姆大军中的一员。
        孙腊平是天镇县卅里铺乡二十里铺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男人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家里的几亩薄田,盐碱化严重,一年从年初忙到年根,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孙腊平听说县里培训保姆,能到大城市打工赚钱,就到培训基地报了名。
        经过一系列的正规培训,2016年5月20日,孙腊平如愿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孙腊平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品质逐渐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工资也从每月2500元一直涨到每月5500元。“好日子不会天上掉下来,要靠头上出汗,我们也有一双手不能就指望男人去打拼。”电话那头,孙腊平的话句句话透出自信。

天镇县产业富农品牌兴农


       该县依托县域农产品无污染、绿色无公害的优势,充分用好出口小杂粮安全示范区等国字号招牌,突出抓好小杂粮发展,成功打造出“天镇山泉粮”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实现了品牌助农,品牌兴农。2017年,共在全县11个乡镇92个村扶持发展优质小杂粮规模种植基地4.89万亩,每亩除粮食直补外,县财政再补助50元,带动1984户贫困户增收。2018年该县依托通航粮贸、博信农副产品等4家龙头企业,发展红芸豆种植基地5万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补贴120元,直接带动50%以上贫困户实现增收。在抓好小杂粮发展的同时,天镇县的设施林果业也飞速发展,该县汇地公司果业园区成功引入晋南冬枣和北京平谷蜜桃10万株,发展日光温室设施林果经济460栋,晋南冬枣在晋北成功开花结果,在天镇种植的平谷蜜桃每年4月份就能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设施林果业比大田作物亩均增收3—5万元。


内容时间:2018-07-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