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五寨县精准化扶贫收效明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3  编辑:

产业发展推进 龙头企业带动

投资7亿元,五寨县的百万头猪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计划到2020年全县年生猪出栏量达到100万头;而在康宇实业公司,每年都有6000万穗的甜玉米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汇丰贸易公司,仅红芸豆一项,每年出口数千吨,能带动1000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870元……

近两年,五寨县以产业化为抓手,充分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深加工、蔬菜种植、畜牧业等产业,实行精准化扶贫。五寨县有11.6万人,农业人口就有9.25万人。这样一个山区小县,贫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十二五期间,通过易地移民,该县让百余村庄大搬迁,让10623人走出大山进入城镇。搬迁后的农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亦工、亦农、亦商,特别是环境的改变,改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的观念,观念的变化带来与时同行的步伐。在前所乡右所村德润蔬菜种植园区,60多岁的农民徐润拴一早就和老伴来到蔬菜大棚忙碌起来。老俩口不仅是在园区干活,还入了股份,去年收入5万多元。看得出来,已经打工一年多的徐润拴对现状非常满意。德润蔬菜种植园是五寨县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之一,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近百栋厚墙体温室大棚、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每年可生产有机绿色蔬菜2000多吨。这个项目一改过去“撒胡椒面”的扶贫模式,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大力“造血”,让贫困农民通过产业项目脱贫致富。最近,新续建的50栋蔬菜大棚也已全部完工,项目还注册了“德润”商标。除了德润蔬菜种植园区项目,右所村还建起了集约化养鸡、肉牛养殖基地,仅2016年前半年,三个扶贫项目就获取纯利润92万元。在三岔镇三岔村,整村推进产业开发项目,新增和改造基本农田3100亩,因地制宜建设了占地面积500亩的蔬菜大棚200座,以及占地面积800亩的肉羊养殖场。三岔村还沿阳韩线省道建设了商铺1万平方米,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化扶贫,五寨县逐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生猪、肉羊、肉牛、马铃薯、糯玉米、小杂粮、中药材、草业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为贫困农民的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经堂寺办事处通过开发野生菇带动“农家乐”,通过“农家乐”促进野生菇业发展,使农民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东秀庄乡通过有机谷子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在3000元以上。五寨县在推进产业化扶贫上还注重机制创新,引入扶贫龙头企业实施整村推进,极大地缓解了上级扶贫资金不足和当地自筹能力有限的问题。目前,全县共引进龙头企业20家,成立能人带动的专业合作社17家,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贫困户”等多种模式,使贫困农户的利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证。同时,五寨县还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水利、林牧、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优势,采取集中“捆绑”使用、多部门联动的扶贫投入机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前所乡南坪村整村推进万只羊养殖项目共整合资金2000万元,帮助争取贴息贷款700万元;砚城镇整村推进种羊基地建设项目,共整合国土、农牧方面资金1800万元。五寨县扶贫办主任陈振龙表示,通过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力争使近4万贫困人口早日“拔掉穷根”,走上致富路。破解贫困,移民搬迁也是五寨县的一大特色。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最精准的扶贫就是移民搬迁。移民搬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搬?往哪搬?出去靠什么活?五寨县委县、政府的广大干部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进村入户了解农民意愿,本着“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总体思路,坚持“靠近城镇、接近原村庄”的原则,顺应民意,慎重选址,在全省率先大规模推进移民搬迁。这些年陆续规划建设了清涟移民新村、富康移民新村、楼坪移民新村、西湾移民新村,搬迁了最贫困的百人以下的村庄。通过移民搬迁,152个村、12000多名移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困扰贫困村的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看病难、适龄青年找对象难等问题迎刃而解。更难得的是,搬出大山后农民流转土地还培育出了一批种养大户。【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内容时间:2016-12-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