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壶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山多地少,旱多水少,沟多川少,十年九旱,灾害频发”,正因为此,壶关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成为壶关最基本的县情;扶贫,成为该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重点。近年来,壶关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大力推进“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开创了全县精准脱贫、增收富民的新局面。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忧居”变“宜居”
在壶关县集店乡岭东新村,舒适温馨的卧室内摆放着新式衣柜,干净明亮的客厅里沙发、茶几、电视等一应俱全,这就是70多岁老人赵文亮的新家。新家东屋改成了一间小卖铺,赵文亮的老伴一边打理着货架,一边和大家伙闲聊。这个时候赵文亮总是念叨:“这么好的生活都是搬迁搬来的啊!”
两年前,赵文亮一家还住在岭东旧村的三间窑洞里。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市、县两级大力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赵文亮和山上其他317户农民一起搬下山,搬出了窝棚,住进了孩子上学、出门打工、看病就医都方便的岭东新村。
岭东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范例,仅仅是壶关县实施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该县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坚持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探索出台了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解决新村建设用地和资金短缺的问题,敢想敢干、大胆作为,采取旧村复垦、闲散荒地合理配置等多种方式,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用地问题;同时多渠道、全方位整合扶贫、发改、公路、民政、城建政策性资金,破解资金筹集难题,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群众负担。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988万元,累计搬迁山区群众6535户、20578人,涉及搬迁12个乡镇、138个行政村和536个自然村,建成移民安置小区72个,完成了5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今后三年,该县将继续按照“五个结合抓移民,六种模式搞搬迁”模式,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村3600多户、12000多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基础设施建设从“搬得进”到“过得好”
不仅要让老百姓搬得进,更要过得好。过去的岭东村坐落于壶关县的山沟沟里,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以前村里不通自来水,吃水全靠肩挑,加上村里的壮劳力都出外谋生,吃水就成了全村人的‘老大难’。”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村民们一脸无奈。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岭东村委统一规划、设计、招标,共建设了移民住房96套,同时,配套建设了水、电、路、暖、气、照明、绿化等公用设施,以及便民超市、卫生所、文化大院、健身场所等公用设施。
如今的岭东新村旧貌换新颜,整洁的柏油路、方便的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村民们茶余饭后在村里的小广场上散步聊天,好不惬意。
壶关县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对贫困村每年安排1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帮助改善通路、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通讯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内容时间:2015-08-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