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河曲:马铃薯项目助农增收
作者:王雁 冯媛 袁保明   发布时间:2015-11-09  编辑:李琳

进入秋收时节,河曲县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红火热闹。“今年的收成好,2亩原种收了6000多斤,按每斤1.5元的价格,光这2亩地就能收入9000多元钱。”11月1日,河曲县土沟乡土沟村农民尤金莲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河曲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去年,河曲县抓住我省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采取“县为单位、连片开发、整合资源、整村推进”的片区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实施了以马铃薯产业作为实施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主导产业,并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了马铃薯产业化建设步伐,致力于打造马铃薯特色农业经济板块。

据河曲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马铃薯已成为河曲县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作物,也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马铃薯产业片区项目村的农民,人均增收达1500元。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河曲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以马铃薯产业化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并扶持了河曲县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组培苗生产室,扩建原种生产基地,配备茎尖脱毒、组培苗快繁、病毒检测等仪器设备,实现了微型薯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马铃薯良种育繁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建成了原种种薯繁育体系。

同时,该县选择了具有优良繁育条件的高山区7乡镇、46个村为原种和一级种繁育基地,发展了繁殖原种田1000亩以上,一级种薯田1500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县还扶持发展了一批“马铃薯项目”,增强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生命力。圣达淀粉有限公司新建的集储存、分栋、加工、包装功能于一体的贮存设施,提升了淀粉加工能力,而无钒粉条加工项目,则有助于拉长产业链条,促进马铃薯加工转化体系的建立。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新建的马铃薯交易中心,采用多种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和农业经纪人予以支持,配套建设了种薯贮藏窖,完善了马铃薯市场销售体系,重点解决了农户卖薯难问题。此外,该县还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建立马铃薯科技服务体系,使薯农从能种薯向会种薯转变。

今年,该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建成1000万粒微型薯生产设施,年生产600万粒微型薯;建成1200亩原种、2万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和5000亩富硒马铃薯基地;新建19座种薯贮藏窖;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一级薯普及达到85%,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生产原种、一级薯、商品薯,形成了产、贮、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内容时间:2014-11-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