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陕鼓 紫阳 ——企地携手缔结发展“良缘”
作者:刘刚   发布时间:2015-09-18  编辑:仲晓宇

一方是对城镇建设、产业脱贫有迫切需求的国家级贫困县,一方是以能源基建见长的大型国企。十年来,陕西省紫阳县与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携手,在秦巴山区筑路修桥、扶困济弱,共同致力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企地携手缔结发展“良缘”。

――百姓受益“五个一” 扶贫开发“亮实招”

地处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陕西省紫阳县,境内山大沟深。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差,洪涝灾害频发,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多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紫阳县焕古镇所辖的焕古村和腊竹村位于秦巴大山深处。初秋时节,这里一眼望去,满目皆绿。村落里茶园如织,一排排安置房耸立。曾经的五保户陈明玉老人,如今不仅住上了新盖的二层小楼,还新添了不少家用电器。陈明玉经营着一个茶园,家里收入稳定,生活也有了保障。

紫阳县焕古镇镇长喻铭星说,2014年,焕古村和腊竹村人均收入已近万元,成为焕古镇率先摘掉“贫困村”帽子的两个村。

“如此大的转变,得益于国家扶贫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包括陕鼓在内的社会力量的持续真诚帮扶,得益于紫阳县委、县政府创新政务管理模式。‘五个一’工作法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标杆。”曾经在腊竹村驻村挂职锻炼的陕鼓青年志愿者李焘由衷感慨。

李焘所说的“五个一”工作法,是紫阳县委、县政府的一套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即一套广纳民意的问政办法、一套直面百姓的联系办法、一套便捷高效的服务办法、一套帮扶到户的增收办法、一套民意导向的用人办法。其实质是按民意决策,给群众方便,替百姓解忧,帮群众致富,看口碑用人。

为了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求、所怨”,紫阳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开展涵盖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工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的调查问卷,问政于民。

经过多次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紫阳县最终确立了“低山茶叶、中山魔芋、高山木本药材,库区水面养殖”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37元增长到2014年的7794元。而连续8年开展的问卷调查,帮助紫阳县累计实施城乡160件实事项目,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

――遇河搭桥护汉水 企地合作结硕果

紫阳县境内山峦交错,河溪密布,作为国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的战略保障地位突出。

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积极筹建集中居民安置点,不仅对水源涵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解决了当地居民集中供水、供暖等民生问题,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当地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力不足,目前安置点的道路、桥梁、住房、上水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简陋,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压力增大,紫阳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紫阳县县长赵立根认为,紫阳的环境保护和扶贫攻坚任务艰巨,需要成熟的技术方案和真诚的合作伙伴参与建设。

与紫阳县建立帮扶关系已十年的陕鼓集团,依靠自身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打消了地方上的担忧。

据了解,目前,针对紫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以及当地水质特点,陕鼓已建成紫阳县城关镇新田村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处理过的水质已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该试点的成功运行推进了紫阳县污水处理工程进展,对维护汉江水质稳定、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走在陕鼓出资修建的便民桥和通村公路上,李焘说,“这里留下了我太多记忆。2010年‘7?18’特大泥石流让腊竹村损失惨重,房屋冲毁,路面四处坍塌,涵洞、桥梁全遭损毁。我和村民们一起进行灾后重建,也和他们结下深厚友谊。”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陕鼓先后为紫阳修建了18座便民桥,并出资改造了腊竹村胡家梁、刘家梁两条共计4公里的山路,以及焕古村的通村公路和码头路。

当地村干部介绍说,自从修建了连接码头的通村公路,第二年,焕古村就有上百户村民建起了新居。

紫阳县腊竹村雪沟茶叶加工厂厂长陈久明坦言,“陕鼓帮助我们修了路,茶叶销路一下子打开,厂子年纯收入从过去每年20多万元增长到如今的60多万元。”

如今,这两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已经成为紫阳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一座座小楼依山而建,装点于山水之间。村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茶叶,悉心营造着自己的生活。

――资源互补重“造血” 新型帮扶结“良缘”

过去的十年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陕鼓带着感情、责任和资金,先后投入扶贫帮困资金280多万元。多名陕鼓优秀青年干部作为志愿者,驻村蹲点,与村民共同劳动、生活,为紫阳的小山村送资金、送人才、送思路、送希望、送爱心,切实为当地助困、助学,帮助当地发展茶叶、魔芋等相关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如今紫阳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国家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紫阳县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如何彻底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兼顾发展的同时让当地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也是紫阳面临的最大县情。

陕鼓党委书记、董事长印建安认为,真正的扶贫不仅仅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要“授人以渔”,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陕鼓与紫阳有着十年的帮扶历程,未来要将帮扶和紫阳的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相结合,创立新型的帮扶方式,将一些帮扶项目参与到紫阳生态建设发展中,做到精准帮扶,深度帮扶。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认为,过去我们的扶贫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环境改善,通过共同努力使老百姓生活、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形势下,更需要增强内生动力。

“十年来,双方情感上的互信互助是我们持续合作的基石。”紫阳县焕古镇副镇长伍鹏说,陕鼓与紫阳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相信这种新型的帮扶模式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赵立根认为,陕鼓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未来,紫阳县与陕鼓将加快探索全面战略合作模式,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深度、务实合作,加强沟通对接,携手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在十年扶贫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陕鼓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和帮扶关系,使帮扶从“项目资助”向“既资助项目又提供智力支持”转变;从“政府安排”向“深度合作”转变。


内容时间:2015-09-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