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吴堡县全力推进扶贫开发 解决民困民忧
作者:霍喜龙 张惠惠   发布时间:2015-11-11  编辑:谢心言

走进榆林市吴堡县李家塬村,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干净整洁的道路,统一的农户围墙等一一映入眼帘。李家塬村是吴堡县2013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近年来,吴堡县坚持以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产业化扶贫以及社会帮扶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全力解决民困民忧。

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自从水泥硬化了通村道路、修通了田间环山道路、砖铺了通户道路以后,雨季随便出门,秋收期间也没有发愁。农用车进田间、入农户,省了好多劳力。”李家塬村的村民高兴地说。2011年以来,吴堡县共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共建成水窖67口,集雨窖221口。硬化集雨场173处23100平方米,硬化通村公路12公里、移民点1处、文化广场1处,建人畜饮水工程4处。新建砖铺村内主干道720米,通户道路10000米,田间道路8公里。并在重点村安装太阳能节能灯41盏,为8个扶贫项目村的285户农民发放了生化节能灶。2013年上半年完成投资500万元,相继实施了于家沟、木家沟、任家庄等10个村的通村道路和院落的硬化,村委会的建设等。

移民搬迁,改善困难群众生存条件。“住在这里就变成城里人了,打工干零活也方便多了”。刚搬进吴堡县黄河沿岸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惠民小区的刘明生站在黄河大道仔细打量着自己的房子。惠民小区设计建筑9栋单元楼共计319套移民搬迁安置房,将安置黄河沿岸农户319户1276人。目前,3栋住宅楼135套安置房已全部交付使用。2011年,吴堡县共完成投资600万元,实施了白洛现、山头两个村的195户701人的搬迁和旧房改造。2012年-2013年,吴堡县在6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安置房58360平方米搬迁安置1231户4635人,2012年项目总投资17383.18万元,建房13130.18万元。截止2013年上半年,吴堡县共完成移民住房主体工程276套共30360平方米,其余所有建设项目都将于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产业扶贫,发展特色农业促农民增收。“去年以来我村栽植薄壳核桃600多亩,户平养殖5只羊(猪),现在年底实现人平纯收入增加1000元。等核桃盈利了那就更多了”白洛现村党支部书记薛月琴自豪地介绍道。吴堡县在扶贫开发中,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各村优势,大力推广核桃种植、牛羊养殖、红枣深加工产业以及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等中长期致富项目。仅2013年上半年,就已改造低产枣园900亩,新栽核桃树苗200亩。完成4个养殖产业龙头企业的圈舍建设、设备购置及良种引进,扶持种羊种猪养殖示范户50余户,引进种猪500头,种养400只。帮扶红枣深加工、年加工20吨干蚕、标准化养殖场等7家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初步形成每村有主导产业,每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格局。

结对帮扶,借助外部力量帮贫济困。在扶贫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吴堡县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开展“千企千村”和“两联一包”工作,“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以来,吴堡县已与26个帮扶企业取得联络,落实帮扶资金297万元。各级帮扶单位积极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出谋划策兴建项目,全县新建红枣烤炉20座,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新修村组道路1条,砖铺通村道路5.2公里,新建淤地坝1座,低产枣园改造80亩,吸纳劳动力就业300人,实施散养鸡项目1个。“去年,红枣滞销,团省委与我们村结对子,团省委书记亲自来我们村了解情况,帮助联系饮食公司签了21吨的合同,还帮助村上输出500人外出务工。”薛家塬村红枣加工户薛探龙说。与此同时,在2013年新一轮企业联县扶持中,神华集团已经拿出200万元对口扶贫吴堡县,对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扶持了5个镇13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

资金互助,建设互助社强化自身脱贫能力。“有了互助资金,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钱买羊了”,领到3000元互助资金的李常家山村民张启明立即又去买了两只羊。吴堡县强化自身脱贫能力,加强扶贫互助社建设。2011年,吴堡县在14个项目村向632户入社农户发放502万元贷款扶持发展种养业。截止2013年6月底,吴堡县共有16个村开展了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共涉及项目村1433户5420人,共有750户村民入会,其中贫困户470户,入会率63%。并组建互联互保小组174个,共发放借款2487笔,其中贫困户借款1620笔。累计发放1102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总额714.1万元;发放种植业借款394.25万元,养殖业借款517.3万元。

在扶贫工作中,吴堡县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作为重点,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贫困村的面貌一天天的改善了,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红火了。走进榆林市吴堡县李家塬村,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干净整洁的道路,统一的农户围墙等一一映入眼帘。李家塬村是吴堡县2013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近年来,吴堡县坚持以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产业化扶贫以及社会帮扶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全力解决民困民忧。

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自从水泥硬化了通村道路、修通了田间环山道路、砖铺了通户道路以后,雨季随便出门,秋收期间也没有发愁。农用车进田间、入农户,省了好多劳力。”李家塬村的村民高兴地说。2011年以来,吴堡县共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共建成水窖67口,集雨窖221口。硬化集雨场173处23100平方米,硬化通村公路12公里、移民点1处、文化广场1处,建人畜饮水工程4处。新建砖铺村内主干道720米,通户道路10000米,田间道路8公里。并在重点村安装太阳能节能灯41盏,为8个扶贫项目村的285户农民发放了生化节能灶。2013年上半年完成投资500万元,相继实施了于家沟、木家沟、任家庄等10个村的通村道路和院落的硬化,村委会的建设等。

移民搬迁,改善困难群众生存条件。“住在这里就变成城里人了,打工干零活也方便多了”。刚搬进吴堡县黄河沿岸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惠民小区的刘明生站在黄河大道仔细打量着自己的房子。惠民小区设计建筑9栋单元楼共计319套移民搬迁安置房,将安置黄河沿岸农户319户1276人。目前,3栋住宅楼135套安置房已全部交付使用。2011年,吴堡县共完成投资600万元,实施了白洛现、山头两个村的195户701人的搬迁和旧房改造。2012年-2013年,吴堡县在6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安置房58360平方米搬迁安置1231户4635人,2012年项目总投资17383.18万元,建房13130.18万元。截止2013年上半年,吴堡县共完成移民住房主体工程276套共30360平方米,其余所有建设项目都将于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产业扶贫,发展特色农业促农民增收。“去年以来我村栽植薄壳核桃600多亩,户平养殖5只羊(猪),现在年底实现人平纯收入增加1000元。等核桃盈利了那就更多了”白洛现村党支部书记薛月琴自豪地介绍道。吴堡县在扶贫开发中,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各村优势,大力推广核桃种植、牛羊养殖、红枣深加工产业以及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等中长期致富项目。仅2013年上半年,就已改造低产枣园900亩,新栽核桃树苗200亩。完成4个养殖产业龙头企业的圈舍建设、设备购置及良种引进,扶持种羊种猪养殖示范户50余户,引进种猪500头,种养400只。帮扶红枣深加工、年加工20吨干蚕、标准化养殖场等7家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初步形成每村有主导产业,每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格局。

结对帮扶,借助外部力量帮贫济困。在扶贫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吴堡县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开展“千企千村”和“两联一包”工作,“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以来,吴堡县已与26个帮扶企业取得联络,落实帮扶资金297万元。各级帮扶单位积极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出谋划策兴建项目,全县新建红枣烤炉20座,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新修村组道路1条,砖铺通村道路5.2公里,新建淤地坝1座,低产枣园改造80亩,吸纳劳动力就业300人,实施散养鸡项目1个。“去年,红枣滞销,团省委与我们村结对子,团省委书记亲自来我们村了解情况,帮助联系饮食公司签了21吨的合同,还帮助村上输出500人外出务工。”薛家塬村红枣加工户薛探龙说。与此同时,在2013年新一轮企业联县扶持中,神华集团已经拿出200万元对口扶贫吴堡县,对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扶持了5个镇13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

资金互助,建设互助社强化自身脱贫能力。“有了互助资金,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钱买羊了”,领到3000元互助资金的李常家山村民张启明立即又去买了两只羊。吴堡县强化自身脱贫能力,加强扶贫互助社建设。2011年,吴堡县在14个项目村向632户入社农户发放502万元贷款扶持发展种养业。截止2013年6月底,吴堡县共有16个村开展了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共涉及项目村1433户5420人,共有750户村民入会,其中贫困户470户,入会率63%。并组建互联互保小组174个,共发放借款2487笔,其中贫困户借款1620笔。累计发放1102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总额714.1万元;发放种植业借款394.25万元,养殖业借款517.3万元。

在扶贫工作中,吴堡县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作为重点,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贫困村的面貌一天天的改善了,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红火了。

内容时间:2013-11-1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