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宝鸡市产业扶贫县区行·太白篇 扶志又扶智 甩掉穷帽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6  编辑:崔月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拿到去太白县靖口镇散军塬村驻村通知的时候,接任工作队队长一职的刘莲蓉心里还是有点不安的。散军塬位于秦岭腹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出生在太白县的她,深知此次工作的艰难。“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相对闭塞,生产、生活方式也比较落后。”12月2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刘莲蓉如是说。

扶贫先扶志

  “困难再大,扶贫路上也不能退缩。”面对困难,刘莲蓉还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立刻带领着市农业局其他驻村干部入驻到了散军塬村。

  攀穷藏富、安于现状、小富即满,等、靠、要、懒思想突出等问题是宝鸡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干部进行摸底之后的第一印象。充分考虑村情、资源、人口条件,工作队进驻后,立即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村上,并成立了党小组,村支部建立了党员1+X帮扶机制。6月中旬,为扩展贫困户创业视野,学习产业发展典型,驻村工作队带头组织近20名贫困户、种养大户,实地参观陈仓区绿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太白县秦绿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发展典型,让村民现场感受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带来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还是不虚此行的,不光是村民,我们的收获也很大,回来之后发现参加群众在勤劳致富和智慧致富的路上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也给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带来了信心。”驻村干部刘炳文说到。

  打铁要乘热,6月底,工作队再次邀请卢扬翠等3名优秀职业农民来到散军塬村,现场讲述创业史。通过他们艰辛的创业过程,感化群众,激发群众的创业斗志,鼓舞他们的致富信心,达到了扶志的作用。同时,村上还开展了评选优秀创业之星、勤劳致富能手、产业发展示范户活动,树立勤劳致富典型,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决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必扶智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由于散军塬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对新事物接受较慢,农业生产上仍以靠天吃饭、传统作务为主。为解决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种、养殖技能缺乏的问题,工作队入驻当月,由宝鸡市农业局发起,并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村上创办了“雨露”扶贫夜校,充分发挥市农业系统农业技术人才多、产业发展信息便利等优势,针对贫困户主打产业,量身打造培训计划,陆续开办了花椒、架豆、中蜂、土猪、中草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引智引到贫困户田间地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种了这么多年地,一直觉得我自己在这方面是专家,没想到这里面的门道这么多。”年近7旬的郭培奇在种植花椒方面经验丰富,考勤劳致富的他带动3户贫困户重点发展花椒,善于学习的他还不忘把在夜校学习的知识手把手的传授给需要帮助的乡邻。

  2017年散军塬村形成了以蔬菜、干杂果为主的产业格局,全村农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全村种植蔬菜产值达120余万元,效益较上年增长20%左右,嫁接改良核桃园230亩,干杂果总面积达到500亩。据了解,在宝鸡市农业局及多方力量的精心帮扶下,不仅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整村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内容时间:2017-1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