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陕西宁陕:精准扶贫暖人心
作者:宋金金 高珍   发布时间:2016-03-25  编辑:谢心言

初春时节,春寒未褪,走进风景秀丽的宁陕乡村,风景在变,人心在热,脱困攻坚正在成为这个山区小县最热最靓的话题。走进乡村,一幅幅暖心的画面映入眼前:一个个连心干部奔走于农户之间,与贫困农民促膝畅谈,一个个加紧建设的项目开展地热火朝天,一座座农家小院在安静中酝酿着新生活的气息,一个个贫困户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在这笑容背后,充满了他们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宁陕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和《宁陕县实施精准脱贫三年规划(2015-2018年)》中指出:到2018年,实现全县5113户13458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计划,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力争在全市全省率先摘掉“贫困帽”!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何以应对?他们从问题导向出发,实施关键举措,有了自己坚定的选择。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让群众尽快富起来,一直是这个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的追求目标。此前,几届政府领导带领全县人民,虽曾创下经济发展的好时期,但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宁陕县,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县经济实力而言,依然是小康路上的“弱鸟”。弱鸟如何奋飞?如何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变扶贫济困为脱贫致富?通过总结和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要精准,即习总书记提到的,“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抓住关键后,县领导随即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方案。

去年底以来,县委制定出台《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和《精准脱贫三年规划(2015-2018年)》。县委、县长亲自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经三个多月的集中核实,全县仍有贫困户5113户13458人,占总人口的22.62%,按照“一年见效、二年攻坚、三年脱贫”的目标,力争在三年时间内,使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人口全部越线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全县实现17个贫困村“销号”,4400名贫困人口脱贫,使贫困率下降至15.22%;2017年,实现19个贫困村“销号”,5200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率下降至6.49%;2018年,最后4个贫困村“销号”,3858名贫困人口脱贫。最终使宁陕告别戴了三十余个春秋的“贫困帽”。

为了达到精准,全县1474名干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建档立卡,进村入户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了再核实,采取了由各镇负总责,以村为单位,入户核实、张榜公示、农户确认等措施,力争做到“四清”:即家庭状况清、贫困原因清、帮扶对策清、帮扶单位责任清;“五有”:即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记录,从而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无误。
领导干部“攀穷亲、送信心”

2月14日,春节上班第一天,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栗柞组贫困户张庆德家来了一位特别的“亲戚---县委书记张益民。“县上最大的官”详细了解自己所面临困难的举动,让原本对贫困认命的张庆德心里起了重新燃起了战胜贫困的决心。

这是全县开展的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拜年”活动中的一个小场景。猴年伊始,全县所有科级以上领导,都深入到贫困人口家中,在拉家常中,传达中央好政策,激发群众脱贫的信心。这一“攀穷亲、送信心”活动,产生了干群工作联动效应。

看到贫困户改变贫穷的强烈意愿,县委要求各部门迅速进入脱贫“啃硬骨头”的攻坚状态,并成立了扶贫指挥部,抽调15名精兵强将到指挥部集中办公,人员分工明确,制度清晰上墙。

结对帮扶,“不脱贫、不脱钩”

全县不仅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县直部门包村、全体干部包户,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的“四包四定”帮扶行动,落实78个单位13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14913名贫困群众,并承诺“不脱贫、不脱钩”。还建立“八个一“脱贫机制,即一村一名县级领导、一村一个常驻工作队和包抓部门、一村一个脱贫实施规划、一户一个脱贫任务清单、一村一批项目资金、一户一名连心帮扶干部、一村一户一网页、一套考核奖惩验收办法。全面响应“任务不打折扣,脱贫中见干部”的号召。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惰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惰,脱贫攻坚的顺利实施,也需要群众积极主动,决不能干部卖力干、群众站在一边看。如果群众没有积极性,一味地“争着要补助、躺着当低保、逢年过节等着送钱送物”, 只会形成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脱贫成效将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宁陕县采取开辟专栏、印发资料、悬挂标语等形式,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力图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宣传到村、动员到户、明白到人,从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在脱贫致富进程中,宁陕县立足自身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乡村旅游,加快旅游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加快建设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农家乐。二是特色产业,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开发富硒米项目、新建核桃、板栗示范园,发展五味子、花椒、天麻、白芨等中药材和魔芋生产基地,实行分户经营、集中指导、严格质量、统一销售的发展格局,为贫困户增收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电子商务,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相结合原则,运用互联网+,依托县域电商平台支撑,充分发挥以宁陕为主农林产品等资源整合功能,加强对精准扶贫对象为重点的电商人才培育,鼓励贫困户开办网店自主创业,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从而达到脱贫效果。
建立5321金融扶贫机制

采访中,脱贫办张志青主任提到,融资难使贫困户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宁陕县领导建立了5321金融扶贫机制,即“每户5万元贷款、3年期限、免抵押免担保、政府一次性财政贴息”的惠民政策,并加大了其落实力度,旨在切实解决扶贫贷款中存在的“玻璃门现象”和“空头支票”问题,使贫困户能从中会真正受益。

阳光下运转的互联网+农户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脱贫工作动态,县上把监控的触角和终端延伸到村和农户,在加快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互联网+农户,达到“一村一网页、一户一网页”的要求。县上随时可以了解最基层的情况,农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反映自己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在网上一目了然。网上动态管理,让整个工作过程处于阳光下。

此外,为了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宁陕县领导建立了健全督查巡查机制,重点督查镇村、部门脱贫攻坚精力是否集中、政策是否落实、资金是否到位、措施是否精准、效果是否明显。对工作落实不力、工作内容不精准、工作措施不到位、贻误工作的人和事,严肃追责。

目前,全县首批脱贫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已陆续启动,山寒不敌春潮劲,新花着意次第开。自古有“南山老林”之称的秦岭中部腹地的宁陕县,正以自己扎实的努力,向千年贫困做最后的决战。

内容时间:2016-03-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