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赵家庵村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384户14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34人;2017年脱贫15户57人,2018年计划脱贫69户253人,贫困发生率1.64%,年底实现整村出列。
为实现2018年整村出列,我将带领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会班子,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立足本村实际,持续发力,努力打好打赢我村脱贫攻坚战。
一、严格按照户、村退出“57”标准,在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方面做文章。我村地处深山,群众居住条件落后、交通不便。近几年,我村通过陕南移民搬迁实现200余户群众搬迁至丹水社区,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帮扶部门和村两委会班子精准识别,将交通确实不便,又没有能力实现搬迁的贫困群众纳入异地搬迁,目前异地搬迁贫困户67户,危房改造户1户,异地搬迁户有63户已分房,达到入住条件,危房改造工程已完工。实现全村贫困群众均有安全住房。今年4月份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现已竣工,经检测水质合格,有力的保障了庙沟、下河等组群众的安全饮水,全村群众均实现饮水安全。通村道路修复工程正在实施当中,计划9月份完工。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力争我村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贫困群众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我村将继续通过“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确保每户贫困户有长线产业,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稳定实现脱贫。积极协调征地,欲在村办公室前修建村民文化广场一个,对办公室房屋进行修缮,给前来办事、休闲的群众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
二、持续推进“三变改革”,使改革成果惠及全村群众。2018年,我村被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目前产改的基础工作“清产核资”已全面完成,将逐户核查,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保不落一户一人。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本村实际,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基础,充分征询广大成员意见,发挥我村的2600亩茶园、480亩良种核桃园的产业优势,做强品牌,积极推广,实现长效增收,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国家法律法规、各种政策框架内,拟将先期50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注入发展能力强的丹水社区工厂,实现每年4万元的分红。
三、“扶志扶智”,使我村精神文化脱贫走在前列。2018年,我村计划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诚实守信红黑榜”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表彰激励先进、曝光鞭策落后;调动“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老党员、原村组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四扶五风六化”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村精神文化脱贫队伍中来,在全村树立良好的村风、家训,贫困户脱贫有动力,行为有规范,后学有传承,达到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四、产业发展再使力,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效增收。充分利用我村在袋料香菇、天麻、中药材种植等传统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广泛动员群众在完善林业相关手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香菇、天麻等种植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入村集中对贫困劳动力进行产业发展和就业技能培训,在提高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努力使产出最大化、效益最优化。全年全村分散加工种植袋料香菇30余万袋,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户均收入6万元。将17户家中缺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新兴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中,实现此类人群稳定增收。积极同本地、本省等用人单位联系,发动群众外出务工,计划同入驻丹水社区的企业联系沟通,全年力争实现30人在社区工厂实现就业。为进一步做强我村的茶叶产业,计划投资300余万元,在我村下干沟组修建一条“产业路”,实现客户能进来,茶叶能出去的目标。
内容时间:2018-08-2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