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德县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以来,与往年相比,呈现出“队伍强、宣讲实、载体新、结合好、典型正、亮点丰、宣传广、人数多”等鲜明的特征,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稳步推进。
——队伍强。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中,我们组建了五支宣讲队,组建“四个转变政策法规宣讲队”,由宣传部牵头,从农牧、卫生、民政、扶贫等县直机关抽调10名懂藏汉双语、讲解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年龄在30岁左右的青年骨干力量,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深入各乡镇开展巡回宣讲,此举也起到了锻炼年轻干部的目的;组建乡镇村宣讲组,抽调175名精兵强将组成乡镇村宣讲工作组进行宣讲,到每个村社的宣讲干部4—6名,集中宣讲经济发展、医疗、养老、教育、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到了宣讲工作全覆盖;组建“第一书记”宣讲队,县委组织部牵头对44个行政村下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与县直联点单位共同开展民族团结、春季维稳、精准扶贫、1号文件宣传等工作;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宣讲队”,以在县居住的20余名退休老干部为主力,在县城社区、市场街道、深入学校,为牧民群众、个体工商户、学生,以拉家常、话理短方式,通过甘德建政前后对比、近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自己工作经历,宣讲大好形势、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组建“寺院宣讲组”,由统战民宗牵头,组织全县24名寺院管理干部,指导协助寺院民管会,先后在11座寺院开展集中宣讲。宣讲主要突出党的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当前的大好形势、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及惠寺惠僧政策,大部分寺院的活佛也主动讲解党的好政策。
——宣讲实。宣讲中做到了“九个加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加强组织力量、确保人员到位;加强培训教育、确保宣讲效果;加强重点环节、确保服务到位;加强宣传力度、确保工作实效;加强工作纪律、提高担当意识;加强服务意识、确保三联两办;加强资料发放,确保宣传到位;加强创新形式、打造亮点宣讲。在宣讲前,对各级宣讲组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小培训10余次;我县创建办还编印了藏汉双语版民族团结宣讲资料10000余册,内容涵盖了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农牧、卫生、扶贫、创建办等行业部门去年实施惠民项目的情况和今年准备落实惠民项目。在宣讲中向僧俗群众重点做到了“七个讲清楚”。讲清楚宣讲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讲清楚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讲清楚生产发展的重大形势、讲清楚精准扶贫的重大任务、讲清楚民族团结创建区的重大目标、讲清楚地区稳定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惠民利民政策的民生问题。
——载体新。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宣讲方式灵活多样,都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了宣讲,确保宣讲实效,便于群众接受。如,江千乡成立“党员联户宣讲队”和“感恩宣讲队”。党员联户宣讲,按照1名党员联10户牧牧民为一小组进行宣讲,宣讲内容上到国家方针、牧区政策,下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感恩队员感恩宣讲,感恩队员为贫困退出户,多以自身脱贫经历、享有的富民惠民政策、生产生活条件怎么提高等等,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讲感受、讲变化、讲思想,通过大家熟知的事实,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感谢,增强牧民群众的感恩意识、勤劳意识。青珍乡成立摩托车宣讲队,由120辆摩托车、160名牧民宣讲员组成的宣讲队,利用摩托车轻便、易行、通过性强等优越性,走进深山、走进牧户,走进那些行动不便、生患疾病的人群,给他们讲党的政策,带动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组建以来,摩托车宣讲队行程800多公里,宣讲工作覆盖了全乡6个村290多户1098人。下贡麻乡“马背青年宣讲队”。为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阻隔,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甘德县下贡麻乡为牧区群众“量身打造”,组建了一支牧区“马背青年宣讲队”,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帐篷,用本地本土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形象生动的方式,向牧区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民工程、法律法规等。截至目前,“马背青年宣讲队”发放“两讲五促”宣传资料1200余份,在草原深处宣讲16余次,覆盖群众3800人次。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县文体广电局文艺巡演队以舞蹈、歌曲、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寺院、牧户,积极开展了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文艺宣讲巡演活动。充分展示了党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维稳、扶贫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各族人民奋发拼搏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甘德的良好精神面貌;在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图书进社区、书屋、校园、寺院等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截至目前,文艺巡演队下乡15次,覆盖群众达1.8万余人。
——结合好。活动中切实做好了“八个结合”,即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畜牧生产相结合、与“民族团结”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维稳工作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包虫病等地方性疾病综合防治相结合,这“八个结合”与全县当前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息息相关。“八个结合”从讲政策入手,帮助群众提振信心;从促发展入手,帮助群众培育产业;从找门路入手,帮助群众脱贫增收;从建机制入手,帮助村“两委”完善制度;从抓创建入手,帮助村“两委”维护稳定,确保群众达到得实惠的目标。
——典型正。在民族团结的榜样方面,我们成功的树立了多个典型人物,其中,甘德县西子家庭(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荣获十一届全国“最美家庭”,加日家庭(甘徳县柯曲镇阿隆村)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西子家庭是由甘德县选树的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其弟弟西子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哥哥23年的事迹经过县委宣传部前后三次深入西子家中挖掘报道后,先后由央广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腾讯新闻、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国内百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转载,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加日,甘徳县柯曲镇阿隆村一位善良的牧区妇女。20多年来,一直默默为这个家付出着,始终靠着那份对家人的爱,包容着一切。加日丈夫的前妻病逝后将自己的父亲和三个可怜的孩子,全部托付给了加日的丈夫,后来加日来到了这个大家庭,和丈夫一起担负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多少年来,加日和丈夫一直将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的照顾着,以“百善孝为先”为家训,并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们,深受邻里和家人的好评。
——亮点丰。主题树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道路亮相甘德。该路段用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明确的漫画,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形象生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在干部职工和牧民群众面前。据了解,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更加生动活泼,甘德县青珍乡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中国梦”的主题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乡镇文化建设中,在营造浓厚氛围的同时,让干部职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维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并有力推动了“文明藏乡 意境青珍”的建设。携手培育“民族团结林”。在果洛草原,有一个“民族团结林”置身于草原深处,雪山脚下,述说着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各族干部群众在劳动中促进民族团结,在植树活动中架起连接干部群众的桥梁,在生活中建立互助友爱的故事。这片树林也充分展现了甘德县青珍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巡回宣讲,讲自己的故事。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旨在通过宣讲“身边的榜样”,让广大干部群众知典型、学典型,形成孝老爱亲、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第一轮宣讲在县政法系统、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县卫生系统、县民中、县民小、下贡麻乡寄校等单位开展了6场次的宣讲。共计1400余名党政干部、医护工作者、教师学生、武警消防官兵凝神聆听了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宣讲的感人事迹。
——宣传广。县域宣传氛围浓厚。利用LED电子屏幕、制造县城主街道灯箱宣传牌、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口号标语,完成县内各类大型户外广告牌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编辑和更换工作,大力营造全县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结合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两讲五促”“寺院法制宣传和服务管理月”“藏区巨变感党恩民族团结促和谐”等宣讲活动,在全县范围分层次、分类型在学校、乡镇、村社、寺院全面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开辟“民族团结专栏”等方式,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少数民族群众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充分利用"甘德发布"等公众号,电视广播、宣传栏、户外标语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影像、网络里有信息、微信里有点赞,迅速在全县上下营造创建宣传氛围。省内宣传强劲有力。在省级媒体刊发民族团结新闻113篇;在州级媒体刊发各类新闻方面289篇;智慧甘德发布新闻99篇。
——人数多。据各组上报的信息简报和赴基层的宣讲工作组反映,与以往相比,今年听民族团结宣讲的群众数量明显增多,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全县3.8万余人中,目前宣讲覆盖的僧俗群众学生达3.2万余人次,覆盖面达84%。在基层宣讲组中也展现出“比学赶超”的新形象,例如,今天青珍乡隆格尔村组织了340余人的宣讲,明天相邻的折合麻村就组织500多人的宣讲;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竞争氛围。据了解群众参与度高主要原因是,一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中坚作用。县乡村三级换届以后,各级基层党组织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增强了,牧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增强了,同时两个1号文件的含金量非常高,群众迫切想知道与今年有哪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二是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提供了保障。通过近两年来得转作风抓落实专项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纪律意识普遍增强,“四个意识”在基层牢固树立,县乡干部真正沉下去了,深入到村社,工作在一线,“一线工作法”落到实处,干部与广大牧民群众同甘共苦,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百姓的疾苦,共商发家致富奔小康。三是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是根本。在广大牧民群众十分清楚,每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及其含富民惠民政策多、金量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大家很在意新的一年里他们会得到哪些好实惠,这是最大的吸引力。
内容时间:2018-08-0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