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五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 "秘诀"何在?
作者:连小芳、 苏峰 、马晓芳   发布时间:2016-01-07  编辑:仲晓宇

贫困人口减至7万人,小康指数连续3年增幅位居全区第一。

而在2010年底时,同心县还有15.2万贫困人口,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3个百分点,比宁夏平均水平低12.7个百分点。

5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年均1.6万,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有何秘诀?

一切得益于产业为魂、金融为血、企业为骨“多位一体”的精准脱贫模式。

特色产业——百姓脱贫的根

同心县利用“干旱少雨,没有污染”的区域特点栽下梧桐树,在特困移民村引来易捷、润德等有机枸杞产业“金凤凰”,独创“庄园式”脱贫攻坚模式,将企业发展与移民小康紧紧捆绑。

日前一夜飞雪,同心县最后一个生态移民村河西镇同德村银装素裹。57岁的马凤山,一大早骑上摩托车赶往润德庄园枸杞基地。

“雪天往往是野兔偷食的时候,俺可要把全村人的有机枸杞致富树保护好。”被冻红了双颊的马凤山乐呵呵地说。
马风山的老家在预旺镇黄羊湾村,是个遇旱便颗粒无收的地方,他常年靠打零工为生,颠沛流离还时常为讨薪犯难,儿女因交不起学费相继辍学。2013年,政府组织移民搬迁,马风山携家带口撤离“穷窝窝”。

落户同德移民村后,眼前的一切是那样光鲜:瓷砖贴面的砖瓦房,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清洌洌的自来水,漂亮结实的村小学,最重要的是,村里有一家出口欧盟、美国的有机枸杞生产企业,马风山被企业招录为基地看护员,月工资2100元。

在老马看来,润德庄园每天给摩托车加上汽油,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枸杞采摘高峰期自己和老伴在地里还能每月额外收入4000元,一年下来干吃净落2万元,算是径直奔小康了。

润德枸杞基地曾是河西镇一块无人问津的荒滩地。2012年6月,同心县整合扶贫、国土、交通等多个项目资金用于田间道路修整、种植基地绿化、水利管网维护等,为建设县内最后一个生态移民村——可容纳1300多户特困移民的同德村打下产业基础。

“我们对荒滩地土壤测试后,发现这块地富含硒元素,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即落户,按照庄园模式吸纳移民共同培育有机枸杞。”河西镇一位负责人介绍,润德庄园是同心县2013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的一家集枸杞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在同德移民村流转土地7500亩,四口移民之家年劳务收入达3万元。
河西镇党委书记周文华说,移民田间收入加上固定工资性收入、土地流转费及退耕还林款,户均年收入是过去的10多倍。

移民杨小国去年3月正式加入润德庄园,如今新盖了8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娶了城里的媳妇。出门几步便是幼儿园、超市、公交站台、工厂车间。“在庄园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固定收入,我盘算着明年买辆二手车,这就是我梦想的小康。”杨小国说。

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介绍,润德庄园工商资本进入移民区,解决了农业没钱办事、农民没事可干的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提高了贫困群众整体素质,提升了移民区农业农村产业化水平。
如今,同心县有机枸杞、圆枣、中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链条上,吸附着近7万村民,这些带着本土特色和基因的产业也成为同心县“拔穷根”、积蓄后续产能的源动力。

三大基金——百姓的靠山

同心县丁塘镇杨家河湾村马栋是个有着10年养殖经历的“羊倌”。近日,他提前偿还银行6万元贷款后,又填写续贷申请,修缮养殖暖棚,扩大肉羊存栏规模。马栋的背后有个“基金靠山”。

“有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作保,贷款利息较一般贷款下浮20%呢!”马栋说,基金会还为滩羊免费投保,自己打算明年养300只羊。

2014年4月,由宁夏杨哈吉清真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坚捐赠原始母基金200万元,依托同心清真产业商会成立的同心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会,开始重点为创业户和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困难养殖户和企业进行无偿救助。同心县阿格宁清真牛羊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龙等5名回族企业家也无偿捐赠资金,扩大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会母基金规模。目前,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会撬动金融机构可为会员提供3亿元贷款额度。
同心德瑞农林牧科技综合开发公司借助基金会担保贷款扶持,成立合作社,吸引社员175户存栏牛4000头、羊3万多只,建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池4000立方米。“我们依托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会担保申请贷款20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未来‘钱景’看好。”总经理杨静信心满满。

2015年,同心县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途径、新模式,通过采取自治区专项资金和整合地方财政资金1亿多元作为初始基金,设立扶贫产业担保基金、清真产业发展基金、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基金三大基金,逐步将资本金扩大到3亿至5亿元,通过银行放大10倍,注入产业经脉“活血化瘀”。

目前,各金融机构累计向18006户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9亿元,为218户种养户担保发放贷款1750万元,投入1800万元解决了700余家中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河西镇旱天岭移民村是该县“十一五”移民搬迁村,村支部书记丁建华说:“在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贷款助推下,从2015年7月开始,县联社为全村移民发放400多万元贷款,如今村里存栏羊3万只、牛600多头。村民如期如数偿还贷款后,近期又续贷300多万元,实现户均10只羊。”

中小企业孵化园——移民“就业城”

在同心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年加工500万件民族服饰项目设备安装结束后,福建伊航兄弟服饰贸易公司着手培训百名农村妇女,他们中有一半是贫困搬迁移民。

2006年,同心阿语翻译马腾辉联合同学20余人,成立福建伊航兄弟服饰贸易公司,向利比亚、埃及、伊拉克等国销售服装、鞋帽和大理石等商品。2014年,他被同心亲商环境感染落户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回乡筹建腾辉民族服饰公司。

同心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建于2014年,是同心县按照自治区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建立的中小企业创业和生态移民脱贫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30家,主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羊绒深加工和民族服饰等,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解决就业3000人,务工移民年收入9000万元。

同心县伊兰峰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年加工100万件民族服饰车间里,是清一色的妇女。总经理丁建芳介绍,生产车间200余名员工中有40%是生态移民搬迁户,人均月工资3500元。丁塘镇移民马芬2013年从预旺镇移民搬迁至丁塘镇后,生活一度无着落。进伊兰峰当了一名缝纫锁边工后,两年工资收入外加养羊收入还清了8万元外债。

移民马桂英、李花母女俩,已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内的大兵民族毛毡制品公司毛毡挂毯生产线上工作了一年。2011年从预旺镇移民至同福村后,李花靠种地为生,勉强度日。今年7月村里姐妹奔走相告:“县里毛毡厂招工了,一天保底收入80元,最高能拿300元,还管午餐哩!”马桂英、李花母女报了名,成为毛毡厂的一名“蓝领”。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白启保告诉记者,县里搭建集政策扶持、创业指导、技术培训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做大的同时解决了县内贫困移民的生计和致富问题。

产业拉动精准到人,基金扶持精准到人,企业带动精准到人,随着一系列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立体脱贫“同心模式”的成形,同心县脱贫攻坚的步伐也更加自信有力。(记者 连小芳 苏峰 马晓芳)

内容时间:2016-01-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