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提高发展能力 加快脱贫致富 缩小发展差距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10  编辑:仲晓宇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传统农牧业大县。贫困人口16.27万人(按照1500元标准测算),贫困面占38.5%。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近年来,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助推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把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科学规划,多方参与,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工作

今年以来,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强化行业部门协作,实施3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563.43万元,村均整合资金218.8万元,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能源利用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生态移民工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7个方面的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整合各类资金3257.59万元,实施了七营镇南堡村5900亩旱作基本农田建设、26公里村道建设、4处人饮工程、13300亩特色种植、450亩设施农业、247户危窑危房改造和15000亩秋覆膜等项目建设。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年,海原县政府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改变以往单一、分散、救济式的扶贫方式,科学合理地整合扶贫项目资金,集中扶贫,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养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内容重点实施了宅基地平整、农田建设、贫困大学生资助、大病重灾致贫救助、危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实让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同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到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工作检查,督促检查捆绑资金使用和项目落实情况,有效确保了扶贫资金高效使用。

积极培育,加大投入,快速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在推进产业扶贫上,近年来,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品种抓改良、种植搞片带”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推进马铃薯、硒砂瓜、小茴香和葱、韭、蒜等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海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扶持示范种植红葱2000亩,硒砂瓜1000亩,小茴香950亩,经果林6000亩。在扶贫开发工作的推动下,海原县已经形成了以关庄乡、红羊乡、树台乡、李俊乡和九彩乡为中心的马铃薯产业带,累计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高崖、关桥为中心的硒砂瓜及枣瓜间作产业带,累计种植面积11.5万亩;以贾塘乡、史店乡、海城镇、西安镇为核心的小茴香、葱韭蒜、香水梨产业带,累计种植面积17.5万亩;以扬黄灌区四个乡镇的枸杞、葵花产业带,累计种植面积13万亩。

同时,按照畜牧抓大村的思路,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整合农牧、科技、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畜牧业基地建设,在高崖、九彩、李俊、曹洼等乡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专业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牛存栏14.45万头,羊存栏115万只。

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还扶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扶持农村经纪人64人,依靠组织推动,能人带动,会员互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以人为本,捆绑资金,大力实施劳务移民工程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安排海原县生态移民12775户5.6万人,其中县内移民3832户1.7万人,县外移民8943户3.9万人;劳务移民3611户1.6万人。2011年海原县计划安置移民5093户2.2万人,其中县内移民1465户6461人,县外移民3628户1.5万人。

海原县委、县政府对劳务移民工作十分重视,在做好县外移民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开工建设了海城镇山门、七营镇南堡、贾塘乡贾塘等7个县内生态移民安置区,其中贾塘乡贾塘、老城区、七营镇七营、关庄乡关庄4个移民点为劳务移民点,共安置移民810户3531人。

移民工程建设中海原县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捆绑扶贫资金410.95万元,对海城镇山门、七营镇南堡等生态移民安置点1230亩宅基地进行平整,并在七营南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实施旱改水5900亩;安排160万元两项制度衔接项目资金,以县内生态移民户为重点,对扶贫户危窑危房改造实施补助,计划扶持800户,每户补助2000元,有效确保了山区群众“移得出,住得稳”。

同时,海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针对每年输出10万劳动力的现状,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增强就业、创业和增收的能力,确保“移出一批、致富一批,稳定一批”。

今年,该县安排扶贫资金42.5万元,组织283人到区内各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中长期技能转移培训;安排50万元,开展整村推进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60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980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自筹2万元,举办青年妇女民族手工艺刺绣培训班1期,培训58人。

站在“十二五”和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的起点,海原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兴海富民”发展战略规划,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业、组织劳务移民、发展互助资金等途径,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扶贫资金投入7.82亿元,使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8.3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5%以内。

加强整村推进和集中连片开发工作。按照对新一轮整村推进工作的要求,继续加强行业部门协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两年村均整合资金将达到300万元以上,使整村推进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对新阶段已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要着力完善后续管理,巩固整村推进成果;加强新一轮75个整村推进村的扶贫开发,打破乡镇、村组界线,根据现有的产业优势,加大集中连片开发力度,解决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结合部的贫困问题;解决部分未纳入整村推进村范围,且比已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贫困程度更深的村的贫困问题;要加大力度解决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因发展不平衡仍处于贫困的村民小组的贫困问题。

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根据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对山大沟深,水、路、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脆弱,处在地质灾害带的村,以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进行移民。“十二五”期间计划移民5.6万人,其中生态移民3.9万人,劳务移民1.6万人。通过移民使迁出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缓解人口压力,加快留守人口的发展能力。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制度健全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标准科学合理、补助水平适度、资金筹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认真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攻坚工程,从根本上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十二五”期间,要抢抓闽宁对口帮扶和中央直属企业定点帮扶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联系区、市、县三级定点帮扶部门,结合帮扶部门的行业特点,找准帮扶部门业务特点和帮扶工作的对接点,从帮扶部门容易办到的事情和贫困村最具有发展优势的地方入手,强化草畜业、特色种植业、生态移民和劳务经济,做到扶持一村、变化一村,帮扶一村、见效一村。

发挥互助资金“助推器”作用。加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投入,力争实现项目全覆盖,努力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矛盾。大力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模式,真正形成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小额贷款银行”,有效破解农民发展资金瓶颈。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通过项目扶持,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力争所有贫困户都有一个稳定增加收入的特色产业项目,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速。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地区优势资源深加工项目,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消除零就业家庭。结合产业化扶贫,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加强中长期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的技能,力争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子女完成职业技能教育,成为有技能的劳动者。

我们相信,有海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海原县扶贫开发系统干部职工的勤奋努力,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海原县的的扶贫开发一定会走出一片新田地,一定会谱写出“十二五”和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的起步之年的新篇章,为推动海原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内容时间:2011-09-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