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砖房,取代了先前的土坯屋;原先的土坯墙,变成了花栏墙,气派漂亮;昔日狭窄的街巷,早已被宽阔的马路所取代,不时有拉货的大卡车呼啸而过……近年来,兴和县民族团结乡坝子沟村借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着力破解民生难题,村容村貌大改观,实现了从“穷土破”到“高富靓”的漂亮“转身”。
乡长成了“自己人”
“村里的这些变化,真是多亏了咱们的副乡长冯旭辉!”每当提及“十个全覆盖”工程,坝子沟村村民们总是一脸的感动,“他带队进村,挨家挨户向我们介绍宣传‘十个全覆盖’,费了很多口舌,最终用行动打动了全村的父老乡亲!”
“冯旭辉每天吃住在村里,和我们一起劳动,一起拉家常,大伙都把他当成自己人了!”一旁的村民刘旺告诉记者:“全村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人口,每家都是啥情况,冯旭辉全都记在心头,帮着想办法,抓发展。大伙都爱和他说心里话!”
按照“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程项目要求,坝子沟村将扶贫攻坚的措施细化到每一人、每一户,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乡干部对村民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坝子沟村村民张志新,患有严重疾病,家庭情况非常贫困。冯旭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最短时间帮他办理了低保手续,感动了张志新一家人,逢人便说冯旭辉就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冯旭辉原来皮肤挺白,现在晒得黑的连熟人见了都认不出来了!”走进坝子沟村,村民们争抢着向记者回顾起这位副乡长如何变成“自己人”的履历:在旧房翻新工作中,有的村民存有顾虑,认为房子拆了,万一政府不给盖新房咋办?冯旭辉就一趟趟地往村民家里跑,帮着他们规划房屋设计、整理庭院,打消村民顾虑,直到全部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最欣慰的,是村民把我当成了‘自己人’!”采访中,冯旭辉的话语里,透着浓浓的幸福,“村民认可我的工作,有啥事都愿意和我唠唠。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满足!”
土房成了“砖盖顶”
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最有效的扶贫工程。对于这点,村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
“十个全覆盖让我住上了新房子!”村民白永明帮记者算了一笔账,2015年五月份盖的房子,一共盖了三间,连装修共花了5万,政府就按照13500元一户的标准,把补助款送到了家,“以前的房子太破了,一到雨天就担心房顶会塌下来,别人下雨都往家跑了,我家下雨是准备着往外跑。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搬进了新房子,我高兴的两晚都没睡着觉!”
村民侯勇是远近闻名的“老光棍”,住的土房是全村最破的,房顶露着天,泥皮全掉了,墙也快塌了。“十个全覆盖”启动后,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新建了三间砖瓦房,住着暖和又心宽,前不久还娶上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生活。他高兴地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村的变化,都是‘十个全覆盖’带来的!我外出打工三年,回家时连家都找不着了,以前逼仄的巷子,现在宽宽的,倒车也方便多了。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砖盖顶’,让我有种进城的感觉!”
村里有了阅览室
不仅生活要脱贫,精神也要脱贫。村民们欣喜的告诉记者,“路修好了,村子漂亮了,变化可大了!”坝子沟村村民白永明一脸的激动,话音也情不自禁地高亢了几分,“以前村里的光景确实不咋样,家家户户的墙全是土坯,现在院里有了花栏墙,可漂亮了!”
“最开心的是村里办起了阅览室,在村里也能和城里人一样读书看报了!”迎着记者好奇的目光,白永明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干完农活没去处,只能凑一块打打扑克。现在,村里建起了阅览室,添置了图书、报纸,买了锣鼓、象棋,安装了广播。只要没事,我们就去阅览室里转转,看看书、下下棋,听听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这可比以前过瘾多了!”
超市成了“香饽饽”
说起“十个全覆盖”,村民张巨清一脸的感动,“我以前在村里开了个便民超市,屋子黑不隆冬的,摆点货也不起眼,没人知道!自从‘十个全覆盖’开展以来,乡里帮着我把小超市的面积扩大了,还帮着联系了进货渠道,有专门的配送中心,这样商品质量就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担心采购到假冒伪劣的货了!”
“如今,小超市搬进了新房,宽敞明亮,货物也摆放整齐了。路修好了,能通大车了,超市的营业额也提高了。以前夏秋季节每天最多能卖七八百元钱的货,现在能卖到一千多啦,这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张巨清说,“十个全覆盖”让我的超市成为大伙儿眼中的“香饽饽”,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也把价格放到最低,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好处!”
民族团结乡坝子沟村的巨变,体现“十个全覆盖”这项惠民便民工程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村民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张张溢满了幸福的笑脸,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群众打心眼儿里涌动着的欢乐与满足……
内容时间:2016-01-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