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调结构 全覆盖 能脱贫——宁城县扶贫
作者:赤峰市宁城县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5-01-14  编辑:骆敏婷

宁城县长皋村对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调整为经济效益好、能持续增收的果树种植项目,镇村两级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贫困户积极参与、管理服务工作跟进到位。到6月末,这个村3100亩300户、其中贫困户163户的果树栽种工作、水电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达到了工程建设快,质量高,群众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重点推进

早在去年末,县政府分管领导就多次组织召开小城子镇政府主要领导、长皋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动群众、不等不靠、先行建设、协调配合的总体要求,要作为乡镇的重点工程来抓,确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重点抓,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班子组织落实。

二、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一是落实资金筹集责任。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协调,县财政垫付项目启动资金50万元,镇政府垫付50万元,镇政府主要领导每人负责筹集10万元,副职每人筹资5万元,林业、交通、国土等部门各负责筹资5万元,共筹集资金160万元。用于人工、林地补偿、机械费用和部分材料费用;变压器和及部分树苗由政府主要领导出面与售方协商进行赊购;滴灌设备由施工方垫付安装;果苗栽种、套袋等工程由群众投劳完成。二是落实施工管理责任。镇政府抽调骨干力量进行调度指挥。财政、林业、交通、国土等部门派专人协调相关工作,村两委班子和受益贫困户积极筹资投劳,全力以赴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

三、尊重民意,阳光操作

镇村有关领导多次召开座谈会、群众代表会,讲解项目建设的要求、管理措施及运行程序。坚持实行项目民报、工程民建、资金民审、设施民管的建管机制。

项目民报。就是由项目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筛选、呈报、实施方式及后期管理等工作。

工程民建。就是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确定群众参与建设形式,对水电设备安装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建设内容采取“群专结合”,由专业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建设;对网管铺设、果树栽植等一般性技术工程采取“群技结合”,由技术工人和群众联合实施;对土石方开挖、整地、材料搬运等简单劳动采取“群群结合”,由受益群众换工互助完成。

资金民审。首先对建设工程的筹资方式和工程预算让群众知晓;其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由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审查,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再按规定程序报帐。

项目民管。就是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以群众为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果树按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户,对于水源、机电设备实行承包管理。

四、完善服务,强化审计

镇政府从林业、财政、农业、畜牧、农机、建设、国土等部门抽选技术人员20余名,长期坚持驻扎在建设工地,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全力做好材料运输、原林地补偿、土地占用、机械设备、筹资投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每项工程完工后,对所发生的支出,通过群众大会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理财小组盖章,报镇政府财政所审核,经镇长审定签字后,到财政所报账。全部工程完工后,由扶贫办会同林业、交通、财政等部门共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县审计局对整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果树达到丰产期每亩可实现产值5000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7000元,810口人实现稳定脱贫。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内容时间:2013-01-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