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化德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依托交通区位、气候资源,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在创新发展、共享发展上下功夫,大力推行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发家致富。
创新发展填补林业经济空白
积极引进内蒙古梅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亩黑枸杞生态示范基地项目,填补了该县林业经济的空白,探索出了“生态+经济”的双赢模式,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600余万元,完成种植面积500多亩,栽植黑枸杞成苗25万株,成为自治区人工种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生态示范基地。
据了解,黑枸杞属多棘刺灌木,是我国西部特有的沙漠药用植物品种,主要分布于高山沙林、盐化沙地、河湖沿岸、干河床、荒漠河岸林中。黑枸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贫瘠、耐盐碱、耐旱、耐寒,对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黑枸杞果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迄今为止发现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野生植物,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因此被称为“高原软黄金”。
据测算,丰产期黑枸杞亩产干果可达10公斤,除去人工及苗木前期投入费用,亩均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种植效益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5至8倍。此外,该基地将按照乌兰察布市“四大新型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挖掘县域内的商旅文化、驿站文化、枸杞文化、草原茶道文化,发展以黑枸杞产业为核心的休闲避暑、养生度假、观光采摘、养老保健旅游产业。
绿色发展优先突出生态效益
在黑枸杞种植过程中,化德县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黑枸杞产业发展。在基地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利用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以及部分盐碱沙化地进行种植,并优先选择限制开发地区。在恢复生态的同时,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技术标准上,黑枸杞成苗高度可达1.5米左右,平均种植密度为每亩455株以上,是国家灌木林人工造林标准的4倍多。在循环利用方面,鼓励企业利用农贸市场废弃的水果进行生产环保酵素,按照一定比例与厩肥混合,一方面缓解城镇环卫压力,另一方面环保酵素可以替代农药、化肥,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条件,实现绿色、环保、无污染。
共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该县依托黑枸杞基地,创新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通过租赁农民土地,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黑枸杞从种植到采摘全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特别是进入每年9—10月份采摘季,每亩地需要采摘工人2—3人,共计可吸纳工人1000多人,户均可增收5000多元。
此外,该县把黑枸杞产业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鼓励农牧民利用拆除危旧房的空地以及整村搬迁的旧址种植黑枸杞,确保农牧民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实现共建、共管、共受益。
内容时间:2016-03-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