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察右中旗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4  编辑:陈亚丰

要落实贫困户的顺利脱贫,政策保障是机体,关键还得依托产业。察右中旗为确保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坚持扶贫同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因户因人施策,鼓励贫困户通过自我发展、增加资产性收益、劳动力转移、产业共创等方式,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以思想引领——增强脱贫信心。落后和甘于贫困的思想是导致贫困的根源所在,察右中旗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充分发挥帮扶主体的作用,多渠道提升贫困对象的智力,帮助其立志。通过民主行生活会、主题党日、文化三下乡致富节目、发放致富能手刊物等,并将致富能手请到现场,与贫困户当面分享他们勤劳脱贫的做法、想法、经验等。让贫困户觉得靠自己的双手和能力走出贫困是荣誉、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

激活资源要素——资产收益脱贫。察右中旗按照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订单种植、聘民为工、土地流转等方式,以资产性收益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利用我旗适宜燕麦种植独特的气候条件,引导阴山优麦食品公司与上万农户发展订单燕麦种植10万亩左右,秋季公司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燕麦,受益农户1500多户,3100人,旗政府通过投入该公司600万元的中央扶贫贷款,支持其从事燕麦种植、精深加工、研发与销售等,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选择合适岗位稳定工作,在订单种植区,通过精准识别,确属因病、因残致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直接给予20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宏盘村激活现有的荒山资源将荒山承包给雏鹰农牧集团进行生猪养殖,村民从中每人每年可得到2700元的承包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与雏鹰养猪集团签约,参与集团进行母猪养殖和子猪繁育,对精准扶贫户免收自筹保证金。同时依托现有立地条件开发水浇地,引农民主动将土地流转于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形式高效种植马铃薯、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农户除收取土地流转费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到新型经营主体打工取得报酬,户均收入4000元左右。这种激活资源要素的方式在察右中旗遍地开花,并以各种形式惠及大批贫困群众,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多举措跟进——转移就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是帮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察右中旗多举措跟进,扩大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稳定性。

一是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一批。积极吸纳有参加意愿、具备劳动能力、能够长期参与生态管护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生态建设,全旗落实168个生态管护岗位;就近就地开发环卫保洁、道路养护等用于扶贫就业岗位,对贫困村年龄偏大、家庭情况特殊、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等,就地托底就业安置,解决就业增收问题。

二是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就业一批。摸清每个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殖、电工、焊工、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岗位推介,引导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批。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返乡青年、大学生等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一批。去年全旗城镇新增就业87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4人。

四是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就业一批。注重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引导贫困劳动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意愿,激发劳动致富内生动力,调动就业积极性,提高劳动参与。

凝心聚力抓产业——共创产业脱贫。在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脱贫攻坚,紧扣产业发展要求,确保政策到村、到户,真正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一是党建引领强堡垒。察右中旗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建扶贫模式,实施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产业共创、发展共享,引领企业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与村民共享,村党支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劳动力和发展环境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科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职业农牧民培育力度,精准培育一批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精于种养的职业农牧民,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种养水平、提质增效,逐步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结构调整壮产业。以20万亩耕地轮作项目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旗种植业呈现出稳粮、优经、扩饲的趋势。结构调整重点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技术结构上转变,优良品种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马铃薯脱毒种植薯种植面积达16万亩,藜麦种植面从去年的一万亩增加到今年的2万亩,为提升藜麦产业的附加值,投资8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藜麦精深加工厂,特色农作物比重逐步加大。开展了25万亩马铃薯、10万亩向日葵标准化种植和一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基础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拓宽市场、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等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三是增收致富促脱贫。大力推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优先将贫困群众纳入产业利益链条上,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出租或资产入股量化等模式,参与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等增收致富。年内计划发展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4873人,解决就业1500人,其中贫困户450人,着力解劳动力不强、就业门路窄的疑难问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内容时间:2018-08-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